野马不拉车、驮货物或者骑乘,不在坚硬粗糙的地面行走,磨损比较小,何况谁给野马钉马蹄铁呢。所谓的钉马掌就是给马的蹄子钉上马蹄铁,马蹄铁呈U形状,贴合在马蹄的底部,然后我们再用钉子将马蹄铁固定在马蹄上,野马不使役,年龄长的野马的马蹄角质没有修剪也会长很长的,也会影响野马的运行的,只是人们没有发现而已。
1、野马不修蹄子,不钉蹄铁,为什么也没关系?
这是一个相互茅盾的问题,野马生存干野外,不存在干重活或负重,所以对马蹄损伤和威胁不大,马蹄每天接触地面磨损,保持自然平衡,当然不用修剪。而家养马就不一样了,要让它拉车拉磨驮重,自然要脚掌使力,很容易损伤到脚掌,主人为了保护马蹄,一般就是采取钉马掌的措施,这样可以分散马蹄的局部受力,起到保护马蹄的作用,但因为钉了马掌,铁马掌是比较耐磨,马蹄不接触地面了不磨损,所以隔一段时间马蹄就会生长如人的指甲一样,影响马的行走,所以必须一段时间修理马蹄,
2、为什么饲养的马要钉马蹄铁?野马没人钉不是活的好好的吗?
为什么饲养的马要钉马蹄铁?野马没人钉不是活的好好的吗?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饲养的马要在坚硬粗糙的地面行走,要拉车、驮货物或者骑乘,给马钉马蹄铁就好像人穿鞋一样,是保护马蹄不被磨损。野马不拉车、驮货物或者骑乘,不在坚硬粗糙的地面行走,磨损比较小,何况谁给野马钉马蹄铁呢?我们家乡是山区,山高坡陡,一般农业生产是离不开马的,肥料的运输、农作物的收获运回、积肥也依靠马,马是我们山区农家得力的“助手”,在我们这里大多数农户都养有马,
马是杂食牲畜,能转化大量的饲草、农作物秸秆,饲养管理较粗放,区内草山草坡面积大,在不使役时上山放牧,使役时添喂精饲料,饲养成本低,使用方便,比较合算,目前,虽然机动车辆成倍增加,但脱离不了马匹的短途运输,尤其在山区,交通运输离不开马。养马就要定期给马修蹄和钉掌,也就是钉马蹄铁,马蹄角质与人的指甲一样是在不断生长,如果不定期给马修蹄容易造成马蹄形不正,长期不修蹄甚至马不能使用,修马蹄的同时是要钉马蹄铁,因为马驮运物质是在比较硬的道路上行走,而且负重,野马一般是在山野松软的土地上行走,而且没有负重,一般磨损比较轻。
而马经常驮运物品,在坚硬粗糙的地面上行走容易将马蹄角质磨损,严重时马不能行走,因此要给马钉马蹄铁,就可以防止马蹄质过度磨损的一项重要措施,对一些磨损比较重的使役马和骑乘马,为防止其蹄质过度磨损,必须装打马蹄铁。野马不使役,年龄长的野马的马蹄角质没有修剪也会长很长的,也会影响野马的运行的,只是人们没有发现而已,
3、为什么驯养的马要定期换马掌,野马不用脚掌也能跑得很快?
大约在六千年前,人类才开始驯化马。马非常聪明,它们有着非常灵敏的嗅觉,就算是到了晚上,也能够清楚的看见周围,在晚上睡觉的时候,马都是站着睡的,而这一习惯是继承了野马的生活习性,主要是因为野马是在大草原上的食草动物,所以它们经常会遭受到草原上大型食肉动物的攻击,随时会有可能遇到危险,因此它们睡觉从不躺下睡。
马在人类的生活中有着重大的作用,但是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我们人工饲养的马儿都会给它钉上马掌,而且在2000多年以前,给马钉马掌都已经很普遍了,这样的做法在一些人看来对马非常残忍,毕竟是硬生生给马的蹄上钉上坚硬的铁块,钉马掌。根据史料记载,给马钉马掌最早出现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由古罗马人发明,直到元代才发展到我们中原地区,也称为“马蹄铁”,在古罗马也叫“马凉鞋”,
而所谓的钉马掌就是给马的蹄子钉上马蹄铁,马蹄铁呈U形状,贴合在马蹄的底部,然后我们再用钉子将马蹄铁固定在马蹄上。为什么要给马钉马掌呢?首先马作为一种交通工具,走路以及负重都比较大,家养的马运动量更是很大,跑的时间比较长,久而久之,马蹄上的角质层就会被磨光,如果这层角质层被磨光的话,不仅会影响马的行动,甚至还会让马死亡,我们试想一下如果人不穿鞋的话,就会磨破脚,然而需要长途跋涉的马就跟我们的脚是一样的,因此在马蹄上钉铁掌是为了保护马;其次,马的蹄子其实与人类的指甲是一样的,都是一层是活体角质,而给马蹄钉马掌,就如同我们人类经常修理指甲一样,如果马蹄的“指甲”不经常修理,会增长过快而导致自然弯曲,同时滋生大量的细菌并引起炎症,到那个时候马就会连路都走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