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地区就是连着过,第一天真的不做饭,吃冷饭,第二天吃清明节的鸡蛋,并扫墓。历山奇谈,聊备一格清明节祭祀先人,采用的是扫墓的方式,而且唯独清明节叫扫墓,祭奠先人只打扫坟墓,奉献食物瓜果,而不能烧纸,古人说是因为墓地阴气重,所以对这四种人不吉利。
1、“女儿不上坟,娘家绝了门”是啥意思?清明节扫墓有哪些忌讳?
俗话说得好,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女儿早晚是人家的人,是外人,未出嫁的女儿是可以上坟的,但出嫁的女儿是不能上坟的。如果已出嫁的女儿去上坟的话,只有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父母去世头三年是可以上坟的,但三年以后是不能去上坟的,如果给去世的父母烧纸的话,可以在十字路口画圈烧纸,说明烧给谁,这是可以的。这和出嫁的闺女过年不能在娘家见家堂桌子一样,
2、清明将至,老辈人说扫墓有4个禁忌,4种人不宜去上坟,为啥?
老祖宗的聪明是有目共睹的,为啥说有4种人不宜上坟!首先,是从好几个方面考虑的!古人说是因为墓地阴气重,所以对这四种人不吉利!但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是有不利于健康的原因的!1,幼童不宜上坟,因为清明节日雨水比较多,小孩子容易被露水打湿,寒气重,而且清明时节许多地方草丛深,有些小动物也出来活动,小孩子容易被惊吓到!2.孕妇不宜上坟,一是因为地面湿滑会摔倒的原因,还有一个就是因为寒气重,湿气重,而且不适宜跪拜等行为,路途还会影响胎儿安全,所以也不宜去!3.病人不宜去,病人本来身体弱,湿气重,加上悲伤会加剧病情,所以病人也不宜去!4.女儿不宜单独去上坟,女儿上坟的话会让大家看到这一家人没有儿子,古人比较喜欢儿子,觉得儿子是一家的继承,如果一个家里女儿单独去上坟的话,就显得这一家人没有儿子,会被人指指点点。
3、为什么清明节只能扫墓,不能烧纸?有什么渊源吗?
历山奇谈,聊备一格清明节祭祀先人,采用的是扫墓的方式,而且唯独清明节叫扫墓,祭奠先人只打扫坟墓,奉献食物瓜果,而不能烧纸!这是因为,清明节恰逢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祭奠先人自然就要修整坟茔,添培新土,拔出杂草,并献食物瓜果,以告先人春归之意,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中国人祭奠祖先,必然包括焚化纸锭,纸钱,为什么清明节只是祭扫,独不烧纸呢?这要从中国上古的三个重要节日说起,每年的"仲春时节",中国人有依次有三个节日,这三个节日分别是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上古的仲春庆祝上巳(si)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其实就是民间三月三。这个节日上古就有,而且是一个重大节日,在唐朝甚至全年三大节日之一,
《论语》有上巳节的记载,比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即是上巳风俗。”说的就是上巳风俗,《诗经•国风•郑风•溱洧》中描写的男女相谑,互赠芍药,同样是上巳节的风俗。再熟悉的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上巳节书写《兰亭集序》了!当时一大帮文人,齐聚兰亭,曲觞流水,共赋诗文,堪称盛事,王羲之一激动,遂写成了最伟大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
这事就是发生在三月三上巳节。上巳节,是上古人们仲春之时,趁着春日阳光,到郊外浆洗、沐浴、郊游、宴饮,是一个非常朴素、美好的节日,最初的上巳节主要是洗头发,叫祓禊(fuxi),洗濯沐浴,去除不祥。这种沐浴净身的习俗很自然,就是季节使然,你想,一个大冬天,古人也没暖气,也没法洗澡,衣服也该换季了,总得浆洗吧?于是三月三都到水边来沐浴,好不快哉!就这样,后来,还发展成男女春天相会的节日。
有人就呼吁,把上巳节这个春游的节日作为中国的相爱节,情人节,我看很合适,现代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还在过上巳节,山东胶东地区,每年三月三都要“赶三”,我们叫"三月三,赶大三"其实就是大集,非常隆重,其实这也是上巳节的遗迹。三月三,大约就在清明节前后,有时候非常贴近,甚至重合,有时候又差几天,这是因为阴历的闰法之变化,会导致日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