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能看到哪些东西,完全是随机的,也就是关键在于大脑中的哪些记忆细胞受影响。自FAST启动使用,已经有两年了,南仁东也于2017年逝世,独山人民很高兴,独山领导很落寞哦,对了,当年力争天眼落户独山的领导今年过年前被抓了,当然这不可能是天眼的错。
1、人类曾经确实有第三只眼也叫天眼,开天眼能看到什么?
我先讲些初中级的见闻。刚开始最早看到的是别人百会穴的光亮,成人是白、黄色的,儿童是粉色的,重病的人百会的光芒就渐渐消失,以后看到树气的颜色,例:松树是鲜米黄色。功夫再好一些能看到模糊的附体;刚出“壳”的灵体,老人的灵体是三十几岁的样子,很迷茫无助,又过了一段时间,能看到穿衣人体大致的疾病位置及性质,例如:肠炎、冠心病、形成中的脑血栓、胆结石等。
2、天眼在军事上有用途吗?
中国天眼介绍目前,我国500m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ive-hundred-meterApertureSphericalradioTelescope,简称FAST)已经开始正式投入运营,它的成功使我国一举成为具有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射电望远镜的国家。中国天眼的存在,使得深空通讯能力延伸至太阳系外缘行星,对探索宇宙的起源和地外文明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天眼对宇宙和地外文明探索方面的作用已经被大家所熟知,并被广泛认同。据介绍,平塘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系统工程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射电望远镜,对于射电望远镜,很多人认为它只是一种天文学研究的设施,殊不知,在冷战期间,射电望远镜曾经被广泛用于军事用途。射电望远镜中国领先全球与直接成像的光学天文望远镜不同,射电望远镜的原理是用外形像碟状的天线,接收无线电波来确定航天器的位置和轨道,
因此这个射电望远镜的口径越大,它的探测范围越远,也就是“视力”越好,能接收遥远天体发出的微弱电磁波信号。阿雷希波射电望远镜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面口径射电望远镜,口径300米,但在贵州的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建成之后,阿雷希波射电望远镜将退居第二,贵州FAST射电望远镜接收面积相当于30个足球场大小,外形与卫星天线相似。
和中国的FAST相比,阿雷希波确实是老了,据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射电部首席科学家李菂介绍,我国的FAST与美国的阿雷希波望远镜都是整体固定在地面上,但我国望远镜500米半径的球面是由4400多面主动反射单元构成,这一个个小的反射单元可以进行对焦,因此灵敏度可达阿雷希波望远镜的2倍,巡天速度是它的10倍。(阿雷希波望远镜)与号称“地面最大机器”的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相比,灵敏度提高了10倍,
FAST建成之后,将保持世界领先地位二三十年。射电望远镜的外形差别很大,有固定在地面的单一口径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能够全方位转动的类似卫星接收天线的射电望远镜,有射电望远镜阵列,还有金属杆制成的射电望远镜,未来在中国贵州建造的500米直径射电望远镜就属于前者,该望远镜将包括一系列电动机,以改变碟型卫星天线常规的外形,因此它能够扫描到天空的大部分。
由于实现了阿雷希波射电望远镜的3倍太空观测能力,天文学家们预测这个500米直径的射电望远镜将揭开新的星系,并且完成了对70亿光年距离的深空目标的观测,(德国波恩100米望远镜)据美国媒体报道,500米直径射电望远镜项目涉及了中国众多高科技领域,如天线制造、高精度定位与测量、高品质无线电接收机、传感器网络及智能信息处理、超宽带信息传输、海量数据存储与处理等。
它将拥有约30个足球场大的接受面积,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单口径射电天文望远镜,与其他望远镜不同,它既不是架在山顶,也不遨游太空,而是在贵州一片喀斯特洼地中立足,犹如一只巨大的“天眼”,监测着遥远天空中的一举一动。在这里,我们不得不提一位已经逝世的科学巨匠,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没有他就没有FA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