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以后,姐姐交往了高大帅气的男友,本来这是值得全家高兴的事情,结果妹妹却出手把未来姐夫给抢了。人们容易有这样一个心理,总认为别人的成功归因于运气,而对于自己而言,则本来可以有能力去完成,只是缺乏了运气,当节目谈到这里的时候,众人哗然,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为什么亲生姐妹可以做出这样不道德的行为,竟对姐姐的幸福怀有恶意。
1、为什么自己看到别人倒霉,自己心里特别高兴?
答:不会吧。1、心理健康者,都会为朋友的成功喝彩!2、正能量者满目阳光灿烂满心善良真诚❤️舒怀着知性的亲朋好友,3、换位思考,将心比心,赠人玫瑰手有余香。4、《心理学》《社会学》阐述:当你在鄙视对方时,自己也被鄙视;当你尊重对方的同时,自己也被尊重,5、人生才三万多天,所剩无几,盼望大家都好,安定团结,国泰民安。
2、看到别人失败我就很高兴,看到别人过得好我就很不高兴,我该如何看待这种心理?如何调节?
曾经看过一档访谈类的综艺节目,对其中一期的内容印象比较深刻,那一期节目的主人公是一对亲生姐妹,姐姐长得比较漂亮,从小学习成绩也比较好,妹妹长相平凡,一直以来也没有姐姐优秀,于是从小就活在姐姐的光环下面。长大以后,姐姐交往了高大帅气的男友,本来这是值得全家高兴的事情,结果妹妹却出手把未来姐夫给抢了,当节目谈到这里的时候,众人哗然,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为什么亲生姐妹可以做出这样不道德的行为,竟对姐姐的幸福怀有恶意?其实,这是“嫉妒”心理在作祟。
“嫉妒”(jealousy)是指人们在一定利益的竞争中,对其他人怀有的一种排斥、冷漠、敌视的心理状态,以及委屈、感觉不公的情绪反应,“嫉妒”的英语翻译,除了“jealousy”以外,还可以是“envy”,而“envy”一词源自于拉丁语“invida”,来自于动词“invidere”,是“有敌意地看着”的意思。
在人们的一生中,或多或少都会有过“嫉妒”的体验,它或是针对某个人,或是针对某个群体,人们会产生“嫉妒”心理,有四个方面的前提条件。第一,与产生嫉妒心理的对象各方面条件接近,例如开篇故事的姐妹花,俩人拥有一样的生活背景和社会阶层,才有可能引发一方的嫉妒心理,否则,当两方实力不再一个水平线上,自然没有进行对比的必要。
第二,引起嫉妒的这件事与自我价值有关,所谓“自我价值”是指在个人生活和社会活动中,自我对社会作出贡献,而后社会和他人对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也就是说,这件事的比较可能会引起自我价值方面的质疑,第三,产生了不公平的主观情绪。不公平感是通过比较得出的,人们在作自我价值判断时,除了使用客观的衡量标准外,通常都会采用社会比较的方法,当比较出优劣之后,人们在主观上会产生不公平感,
第四,主观上认为自己对这件事的控制力高。人们容易有这样一个心理,总认为别人的成功归因于运气,而对于自己而言,则本来可以有能力去完成,只是缺乏了运气,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嫉妒”多为贬义,是一种负面情绪。其实,“嫉妒”有善意和恶意之分,这主要与嫉妒所造成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有关系,恶意的嫉妒,伴随着破坏的意图,企图让被嫉妒的人在与自己的比较中处于劣势,被嫉妒的人可能会承担道德诋毁、心理折磨等方面的伤害。
例如上文中的妹妹,因为从小在与姐姐的比较中,自己都是处于劣势的,出于恶意嫉妒心理,她希望这一次比较自己可以反败为胜,于是才做出了夺人所爱的不道德行为,而善意的嫉妒通常会使得产生嫉妒心理的人伴随着一种被激励的感觉,这样的嫉妒可以化压力为动力,化嫉妒为崇拜,使得产生嫉妒心理的人通过不断提升自我去向他的嫉妒对象靠拢。
而且,《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公报》于2011年中发表的研究显示,善意的嫉妒更有利于人们智商的提高和创造力的发挥,它类似于“羡慕”,但却比羡慕更让人有更大的动力和更好的表现。还有心理学上的相关研究指出,善意的嫉妒能够改善人们的专注力和记忆力,这些都是“嫉妒”的正面作用,那么,如何避免恶意嫉妒的发生呢?心理学家们建议,要正确地看待自我价值,正确地管理自尊水平,在产生嫉妒心理时,通过盘点自己过往的成就,罗列自己的优点,来满足自我强化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