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葬在我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不过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火葬只是一种民族性、区域性的葬俗。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死后要火化,说说现代,现在搞殡葬改革有些强制性,不得不火化,当时的火葬主要在一些寺庙中的化身窟实行,是一种宗教行为,跟现代的火葬意义完全不同。
1、为什么有些人死后要火化?对此你怎么看?
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有些人死后要火化,说说现代,现在搞殡葬改革有些强制性,不得不火化。还有就是非正常死亡,比如得传染病的,出车祸的,跳楼自杀的,这些意外死亡的死相有点难看的还是火化比较好一点,避免亲人看到更加极度悲伤,对于火化对于人们是抵触的,谁愿意看到亲人死了还要去火海烧一把?于心何忍!在古代应该就是对那些为非作歹,无恶不作的坏人的惩戒,死无全尸是对那些恶人的告诫,恶有恶报善有善报。
2、人死后为什么要火化?
一具上百斤的遗体火化完之后,剩下不到三公斤的骨灰,这一小撮骨灰下葬的话,要省很多殡葬用地,当然还有其他很多好处!火葬在我国可以说是历史悠久,不过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内,火葬只是一种民族性、区域性的葬俗,随着佛教的广泛传播和影响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火葬在特定时期也一度流行。不过当时的火葬主要在一些寺庙中的化身窟实行,是一种宗教行为,跟现代的火葬意义完全不同,
最早的火葬场出现在晚清时期的租界中,严格来说,火葬场是舶来品,是受西方国家影响的产物。抗战胜利之后,一些大城市开始讨论火葬的迫切性,这主要因为战争时期死亡人数太多,将遗体运回乡下土葬的传统方式,已经造成城市棺柩积压问题。大量的遗体无法被及时运出,在城市中腐烂发臭,造成严重的交通问题和卫生安全隐患,一些大城市开始对积压已久的遗体进行集中火化安葬,火葬场和公共墓地开始大量出现。
新中国成立以后,1956年4月27日,151名高级官员以个人名义倡导火葬,这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号召保护耕地、节约土地资源,到了1985年2月8日,国务院出了台了《关于殡葬管理的暂行规定》,首次规定在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便利的地区推行火葬,这是殡葬改革迈出的重大一步。时至,除了少数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的地区还在实行土葬,全国大部分地区已经实行火葬,人们也接受了将遗体火化的殡葬方式,
那么为什么我国要改变几千年的土葬葬俗,转而实行火化?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推行火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保护土地资源,节约殡葬用地保护土地资源,节约殡葬用地是推行殡葬改革最主要的目的。但是很多人并不理解,因为他们并不觉得火葬可以节约土地,在大部分农村地区,人们已经接受了人去世要火化的事实,人死之后都能够主动联系殡仪馆对遗体进行火化。
但火化完了之后还是按照土葬的方式进行安葬,将骨灰盒置于棺材之中,挖深坑、堆坟堆,跟以前土葬唯一的区别就是棺材里的遗体变成了骨灰盒,而且还增加了一项火化费用。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很多火葬,不仅没有节约土地资源,反而更加浪费,增加了火化之处,火化的废气还污染空气!其实这是人们从内心深处,还没有接受火葬的殡葬方式,只是迫于规定,不得不对遗体进行火化,这也说明我国的殡葬改革任重道远,
但如果是城市地区,火葬的优势就突显出来了。因为在城市地区,火化完之后的骨灰,并不能像在农村地区一样在自家墓地安葬,城市地区的骨灰盒一般有两个去处,一种是存放在殡仪馆的骨灰架上集中保管,另一种也是安葬在规定的公共墓地。(骨灰架)(公共墓地)看看上面这两张图片就明白了,一个骨灰架可以存放上百个骨灰盒,而一间屋子又不知道可以存放多少骨灰架,如果不火化是不可能做到,
公共墓地虽然也占用了大片土地,但是占用的都是难以开发的土地,并且墓与墓之间的距离很近,这对节约耕地的意义是重大的。所以说,实行火化是推行殡葬改革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节约大量的殡葬用地,对保护国家的耕地资源意义非凡,2、火化可以变厚葬为薄葬,有利于摒除传统殡葬恶习自古以来,人们对于葬礼都是大办特办,葬礼越隆重表示后人越有孝心,殡葬规模的大小,甚至成为家族实力的比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