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所谓普遍性是指人老了如何养老如何与子女相处的问题。在这里我们不是为了追究责任,主要要谈的是“该如何去改变他”,子女在模仿父母的行为的种豆得豆的因果循环关系,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应,只能说良好的家教,对子女的成长的影响特别大,关系到子女的健康成长。
1、如何看待“父母不慈,儿女不孝”这句话?
有一定道理,龙生龙凤生凤的结论,还不是有慈母多败子的存在。只能说良好的家教,对子女的成长的影响特别大,关系到子女的健康成长,子女在模仿父母的行为的种豆得豆的因果循环关系,上梁不正下梁歪的效应。是相对的,不是绝的,古人讲的话不一定完全正确,也不能从古泥古,传承古代优秀文化,茅屋出公卿,弯竹发正笋,存在决定意识,事实验证了自然界生物植物的一切。
2、如果儿子不孝顺,甚至于把父母当仇人,该如何去改变他?
象有这样儿子的家庭,还不止一个、两个,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导致出这样儿子的现状吗?大体都是由溺爱一一缺乏教育和管束一一使他没有了责任和担当一一现状。出现这样几近废品的儿子,他自己的三观有问题,家长也有推脱不掉的教育、管束失败的责任,当然,在这里我们不是为了追究责任,主要要谈的是“该如何去改变他”?我认为:要改变他,有一明一暗两条路。
一,明路:划清责任,召开一次全体主要成员家庭会,明言指出:现在他已长大成人,家里的抚养任务已结束。以后的日子,各人的人生路各人自己走:父母去挣养老钱,姊妹各自会有自己的家庭儿女,他怎么办是他自己的事,无论从法律的角度、还是人之常情的角度,他以后的日常生活、成家立业等方方面面,就是他自己的人生路,与家里再也没有多大关系,
这个集体决定,一定要“狠”下心来,当面向他宣布清楚:不是征求意见,而是直接明言开道。还有一条:过去的一切都划上句号,以后再有无故骚扰家人甚至大逆不道殴打父母,是要走法律程序的。二,暗帮:当出手时要出手,明路划清责任界限,是为了让儿子不再存在依赖思想,把儿子逼向正道,让他有责任担当地去走自己的人生路,在他摸爬滚打的人生路上让亲身经历和社会实践去补上一些人生课。
教育是目的,血缘关系推不掉,所以家人不能把他当包袱、当累赘,要在一些紧要当口当帮扶的还是要助力一把。你知道象这样的儿子最大可能需要的帮扶是什么吗?除了让他在实践中用教训的体会去让他慢慢形成正确的三观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就是要帮他寻找到一个能管得住他的老婆并促成他成家立业生子,让他在新的家庭关系中为夫为父,让为夫为父的责任和担当去尽快促使他的成长和成熟,
3、用什么方法能彻底改变当今大多数子女对年老父母的虐待不孝行为?
首先我要纠正一下你的说法,不孝顺的孩子不是“大多数”,有虐待父母行为的一定是少数。但是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所谓普遍性是指人老了如何养老如何与子女相处的问题,所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就是这个道理。不说半句虚话这个问题我在半个世界之前就考虑到啦,结婚时就与我的妻子说我们养老要靠自己,
我们在有了第二个孩子之后立即让我的妻子做了绝育手术。当时这件事在我们家乡几乎是绝无仅有的,那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从祖辈父辈身上看到多子多女不是福气,养儿防老只是一种心愿而已。大多数多子女家庭都更加贫困,因此,我将养育儿女当做一种义务,不抱任何希望,也就没有失望。因为人类作为一种高等动物,既有人性也有动物性,人性靠修为,动物性靠本能,
试想一下在我们自己的中年时代,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还要工作,父母有病在身,我们能给予多大的帮助?我的母亲在我入伍第二年就因患癌症去世了,在得知她病重之时,我肝肠寸断又无能为力,那是每月津贴费只有七元钱啊?一个人修为很好,还要看他的经济状况,否则在老年父母跟前也难有作为。再者说人性中普遍喜欢小孩儿,小孩儿的屁股大人们也愿意去亲一亲,老人们的脸也没几个愿意触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