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说到底,都是户外活动。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在清明节烧纸跟古代帝王在清明节祭祖有关系,老百姓也纷纷模仿,这几天在农村清明节上坟(祭祖)要特别注意防火,总之吧,把祭祖扫墓、郊游踏青的时间确定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充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1、为什么清明节要去扫墓,平常不能去扫墓吗?
一般去上林墓地不能随便去,不能随便选哪一天,要凑一个查口,都要有个说法,随便去对活着的人不好。一般去林墓地的原因,如春节,清明,七月十五中元节,农历十月一,亲人去世周年,亲人的生日等去烧纸,祭拜,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之所以在清明节烧纸跟古代帝王在清明节祭祖有关系,老百姓也纷纷模仿。又说清明节,中元节,十月一是鬼神们的节日,这几天给他们送钱正好他们能收到,
清明节正好是春天,可立碑,栽树,筑坟,清理一下坟上的杂草,打扫一下墓碑上的灰尘,也是对已故亲人的一种思念。如果墓地太远,不方便回去,可在清明节前三天或后四天在夜间十字路口烧些纸钱,画个圈,圈口对着墓地的方向,向亲人说一下让他们收好钱,现在流行绿色祭祀,可用鲜花,网络。国家又把清明节作为法定假日,路上车多人多,可避开高峰期,提前或错后都可(前三后四),
2、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古人为什么要把祭祖扫墓的时候确定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呢?
清明节的两大主题:祭祖扫墓和郊游踏青,说到底,都是户外活动。既然是户外活动,在时间上的选择当然是最重要的,这是祭祖扫墓选择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气的最根本原因,清明时节,春和景明,正是大江南北户外祭祀活动的最恰当时机清明的祭祀活动,是中国传统春秋两祭祀活动中的“春”祭,而且是墓祭,也就是上坟扫墓,不同于秋祭的家祭或者家族的庙祭,是要到户外去的。
清明节是在古代就是一个全国性的节日,当然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地大物博、南北差异较大的特点,因为和今天一样,唐宋之后,也是在全国范围设扫墓假期,也是放假的!一个全国性的假期,当然要照顾到南北不同的物侯特点。不知道是不是受到那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影响,感觉清明时节的时候天气不是很好,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一时节,大自然吐故纳新、生气旺盛、气温升高,万物皆洁齐,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这个时候,中华大地大部分地方都进入了温暖的、生机勃勃的春天,非常适合在郊外的墓地祭扫祭祀户外活动,清明时节,是举行其他传统习俗活动的最好时机我们都知道,清明节融汇了寒食节与上巳节的习俗,而这两个节日的主要习俗活动,都只有选择在清明节气,也就是在公历4月5号前后、即春分后第15日这一生气旺盛、阴气衰退的时候才比较合适。
寒食节有禁火、冷食习俗,在禁火与改火期间,人们必须准备足够的熟食以冷食度日,在寒食节流行的北方,如果选择太早天寒地冻的时候或者太晚夏日炎炎都不可能。上巳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就是“祓除畔浴”活动,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郊外踏青、春浴、祓禊,同样要选一个好天气。总之吧,把祭祖扫墓、郊游踏青的时间确定在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节,充分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3、扫墓为什么在清明?
答,对于清明扫墓,我自己的想法是,既然古时留下了这个节日,我们就更应珍惜和尊重。由其是当年我父亲去世后,他给我留下了今生无法抹平的伤痛,因为那时我还少小,而记忆却是深刻,虽当年无法孝敬父亲,但他去世后,我们做儿子的最起码应该在,父亲的坟前烧把纸,以至记念父亲生前的点滴,总还是该做的事情,一五年,我母去世后,又和我父亲合葬在一起,就更加重了我每年回乡的思情,因为,那里埋葬着我的父母双亲,他(她)们在世时,为我们吃尽了人间的各种酸苦,并累死累活,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就这种情况,我们做儿子的,莫非都不该为父母烧把纸?扫扫墓?人活一世,敬重父母双亲,那就是尊重自己,只有做好自己,才能教育子女,如果你连这点常识都无有概念,那真是枉活一世!白披一张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