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这一天妇女不能做针线活,不能动用剪刀,以防误伤龙眼。蛇俗称小龙,蛇的苏醒抬头,就是龙抬头,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不能坏了规矩,大旱两个月,民间干旱地裂,庄稼眼看都要旱死,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1、为什么2月2是龙抬头?
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龙”是指二十八宿中的东方苍龙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黄昏时“龙角星”(即角宿一星和角宿二星)就从东方地平线上出现,故称“龙抬头”,龙抬头是中国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节令的反映,标示着阳气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长,春耕由此开始。
2、二月二为什么叫做龙抬头?
金豆花开据传,武则天当上唐朝皇帝,变国号为周,玉皇大帝听闻震怒,传谕四海龙王,三年内不能对人间行云布雨,很快,苍茫大地,哀鸿遍野,一片干枯,司掌天河的龙王不忍心看到人间这种凄惨景象,为救天下苍生,竟不顾玉皇之命,为人间降了一场瓢泼大雨。玉帝暴怒,将龙王打入凡间,压在人间的一座大山下面,山下还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有:龙王降雨犯天条,应受人间千秋罪。
要想重上灵霄阁,除非金豆花开时,大家为了拯救龙王,到处寻找会开花的金豆。到了来年二月初二这一天,人们正在翻晒玉米种子,猛然想到,这金黄的玉米就像金豆,翻炒后爆开的玉米就像开了花,于是家家户户爆玉米花,并在焚香摆宴。供上“开花的金豆”,玉帝一看凡间家家户户院里金豆开花,只好传谕,诏龙王回到天庭,接着为人间司雨。
3、为什么农历二月初二叫龙抬头?你们那边有什么禁忌和习俗呢?
农历二月初二,俗称二月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民间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叫龙头节,又称龙抬头或春龙节,还有的叫春耕节,农事节。二月二为啥叫龙抬头呢?民间传说,这一天是掌管行云降雨的龙王抬头之日,从这一天开始,气温上升,雨水逐渐多了起来。万物复苏,草长莺飞,春暖花开,这时也正值“惊蛰″季节,百虫惊醒,蠢蠢欲动。
对于农民朋友来说,正便于春耕大生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一天有什么禁忌呢?一,这一天,已婚女子不能在娘家过,初一下午就要离开娘家门,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不能坏了规矩。二,这一天妇女不能做针线活,不能动用剪刀,以防误伤龙眼,三,不能空锅。无论何时都有饭吃,无后顾之忧,这也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图个吉祥。
当然还有其它禁忌,不再赘述,这一天,我们家乡有如下的习俗。一,由于正月不兴剔头的,大人小孩头发都长长了(传说正月剔头死舅舅),多想在这一天理发,理发店的生意可红火了,屋里塞满了人。传说在这一天理发能带来一年好运,鸿运当头,二,多数人家炒豆子,炸爆米花等。传说炒豆子,炸花子的响声能早早唤醒龙王,及时降雨,
4、二月二,为啥叫龙抬头?
古人将天上二十八星宿分成了东南西北四个方位,每个方位对应四个星宿,东方四个星宿通称苍龙。在农历二月二这天早上的五点到七点,正好是苍龙的角宿从地平线升起之时,因此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农历二月二,正是春回大地,万物萌发之始,也开启了一年的春耕,因此,在此春耕之始,为了有一个好的开头,人们就将二月二作为一个吉祥的节日来庆祝,以求一年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于是每年农历二月二,就定为春耕节,同时呢,在天象上有“二月二,龙抬头”之说,龙是我国古代最为崇敬的动物,预示着强壮、富贵和吉祥,我们古人也一直宣称是龙的传人,龙也一直是我们的吉祥图藤。因此二月二也被称为青龙节,正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开春第一节,自然要采福纳祥,祛邪避害,图个好兆头,于是,我国各地,在二月二这天,就形成了不少的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