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老人说,"小孩要在在八月,老人不在在腊月",是什么意思呢?有道理吗?
农村老人平时无事,总喜欢坐在一起闲聊一些老话,这些老话中往往蕴含着一些做人做事、生活耕种等等多种道理,但同样很多老话也带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在过去的时代对人们的生活有着很强的指导价值,非常有道理。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有了更多更好的选择,生活的便利性得到了大大提高,很多俗语也就相应的被人们遗忘。比如题主这句“小孩要在在八月,老人不在在腊月”,其实就是这样一句很有道理的老话,只不过放在现在,人们已经没有那么多拘束和限制。
“小孩要在在八月”这里面的“要在”其实指的就是“出生”的意思,就是说小孩要生最好生在八月份;而“老人不在在腊月”里的“不在”,其实就是“去世”的意思,说的是老人去世最好在腊月。这句话其实有另外一句更容易理解的俗语:“会生之人生八月,会死之人死腊月”。(1)其实这句俗语就是相对于过去农村来说的,在古代农村生活条件有限,人的出生和死亡往往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平时农村的生活条件差,农民家中平时就是缺衣少粮,而且过去人们生育条件有限,生孩子往往要冒很大的风险,好不容易出生了,如果没有食物养活,那无疑是一种悲哀。
而事实上,过去的孩子出生之后,若碰到不好的年景,往往能活下来就是运气。但八月不同,八月是一年中气候最舒服,粮食最丰盛的季节,八月份恰逢秋收,人们不用为没吃的担心,气候舒服,人们不必为寒冷或者炎热担忧。所以大家会说,会生的人生在八月,也就是“小孩要在在八月”,不用担心温饱,也不用考虑气候的不适应,这个时候出生的孩子,活下来的机会都很大。
(2)“老人不在在腊月”其中的道理也非常易懂,正所谓“会死之人死腊月”,腊月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在古代这个时候农民家中虽然缺衣少粮,但天气寒冷。我们农村的传统,人死后要停尸在中堂,供亲朋过来吊唁,如果人在炎热的夏天去世,那么停不了几天,尸体就会腐败,对老人以及老人的家人来说,这都是最不愿意看到的。若老人在腊月去世,就没有这个担忧,大家可以让老人在你中堂多停放几天,让子孙后代多吊唁几天。
而且腊月办白事,即便家里再穷也会多准备一些菜肴,腊月天寒,也不用担心菜肴变质浪费。所以一直以来都有“会死之人死腊月”的说法,也就是题主所说的“老人不在在腊月”。(3)但是如今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用再为吃不饱饭,养不活孩子担心,也不用为生孩子的风险担心。老人去世即便在三伏天,还有冰棺可以租借,所以也不存在这样那样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