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血型是相对固定的,同时有两种血型不可能,其它血型对O型血有兼容性,但O型血的人必须输同种血型,至于由一种血型转化成另一种血型是有的,那是为什么呢。医学生的血型分类有很多,但最经典的还是ABO血型,血型分类其实有约10种不同的血型系统,目前最常用的是ABO血型系统,这个是1900年被发现的。
1、人的血型能换吗?
先给出结论:不能改变,目前临床上更没有采取过这样的方法。1.什么是血型?血型通常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的类型,什么是特异性抗原?通俗一点讲,就是红细胞表面具有的特征性的物质。举了小例子:如果他穿着白大褂,带着听诊器,这个人大概率是一个医生,白大褂还有听诊器就是医生的特异性抗原。医学生的血型分类有很多,但最经典的还是ABO血型,
所以呢,如果你的红细胞上有抗原A,那么你就是A型血;有抗原B,就是B型血;有抗原A和B,就是AB型血;没有A和B,那就是O型血。2.血型是怎么产生的?血型是由基因决定的,人体内都有抗原形成的前体物质。H基因会编码一种酶(岩藻糖转移酶),将前体物质变成H抗原,A、B抗原都是在H抗原的基础上形成的。在A基因的控制下,细胞合成的A酶能使一个乙酰半乳糖胺基连接到H物质上,形成A抗原;在B基因的控制下合成B酶,则能把一个半乳糖基连接到H物质上,形成B抗原,
O型红细胞虽然没有A、B抗原,但有H抗原。因此,基因通过决定生成的糖基转移酶的种类而决定催化何种糖基连接在前体物质的哪个位置上,进而间接决定血性抗原特异性的寡糖链的组成,并决定血性的表现型,3.CRISPR/Cas9基因编辑如果想要改变血型,必定需要基因编辑。基因编辑技术至今仍然是在蓬勃发展和快速推进的前沿生物学技术,就算是目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也仍然有许多根深蒂固的风险没有得到解决,
最重要的风险就是:脱靶效应。理论上你可以靶向切除某个目的基因,但实际情况往往很复杂,很容易破坏到人体当中原本正常的无关基因,然后出现无法预知的后果,此外,基因编辑的操作更多是在受精卵等具有高度增殖与分化的细胞上进行,等她长大成人后才可能具有新的血型。你想要改变一个人的血型,不单单要改变一个红细胞,而是要改变成千上亿个红细胞才可以,
所以我们要在细胞的源头上搞事情。如果一个成人,他怎么去改变自己本身的血型呢?骨髓全部破坏掉,然后移入新的骨髓?这未免太恐怖了吧,骨髓移植我们需要配型,配型中很重要的、也很基本的一点就是要考虑血型的问题。作为一个成人,你的免疫系统已经完全建立,什么是原装的?什么是外来的?他能够很好的识别,并把外来的破坏掉。
2、我上大学体检为血型O型,20年后体检为B型,血型难道会变吗?
您好,我是一名来自山西,目前在天津上学的医学研究生,根据所学知识,血型应该不会改变的,但是存在血型检测出现误差,所以,您的血型不会改变,可能原因是要么第一次检测错了,要么第二次检测错了,都有可能,但是随着医学的快速发展,在没有人为过错的前提下,我认为第二次检测可信性更高。ps:血型分类其实有约10种不同的血型系统,目前最常用的是ABO血型系统,这个是1900年被发现的,
平时我们说A型,B型,AB型和O型,但是在我们工作中,考虑到输血的安全性,还会用到RH系统,分为RH( )和RH(-)。其中RH(-)就是很多影视剧中的熊猫血,因为只有很少数人才是RH(-),熊猫血的意思就是说这种血像大熊猫一样稀少,比如昨天我有一台妇科手术,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出血多,主任说要400ml的悬红(也就是2单位的血),这时候由我(麻醉医生)开具提血单,其中最重要的是核对病人的姓名,住院号,血型(这是重中之重),昨天的患者我记得血型是B型,RH( ),这就是用了两种血型分类标准,这样会使输血更加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