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是个农民,也没去过较远的地方,对于正月十五这天有哪些习俗和禁忌,也说不上来,就说一说俺当地的习俗吧。时间过的真快,明天就是元宵节快,我是东北人,应该也算是北方人吧,我来说说我们这里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看看和其它地方的习俗是不是不一样呢,要说正月十五前有哪些习俗,这个问题比较宽泛。
1、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
问:正月十五有哪些习俗?正月十五元宵节也称为上元节,因为元宵节是农历年当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上元节。在很久远的过去,元宵节也是我们中国人的情人节,在封建社会,不论是大家闺秀,还是百姓家的女孩子都不能随便出入家门,更别说到你先热闹的场合,可是元宵节这一天晚上却可以随便的出来接灯游玩,于是一些美好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了元宵节。
我们北方农村的元宵节有很多的讲究,第一件事就是做萝卜灯,现在的人们很少有做萝卜灯的了,大家为了简单省事,买了那些短小的小红蜡烛,代替了萝卜灯,记得我小时候,做萝卜灯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小孩子们都喜欢做。把红色的胡萝卜洗干净,切成段儿,把胡萝卜中间的瓤抠出来一些,做萝卜灯当然需要灯芯,我小时候的萝卜灯芯都是用玉米秸秆的皮,外面缠上棉花,插胡萝卜瓤上面。
然后将蜡块融化,将燃烧后的蜡油倒在胡萝卜瓤里面,现在人们基本都是用一些长牙签,外面缠上棉花做灯芯。傍晚早早的点燃这些萝卜灯,在门的两边各放一个,这意思是给已故的老祖宗照着亮,让老祖宗们回家过元宵节,做萝卜灯的日子,在我们这里也是有讲究的,做萝卜灯只能选在今天做,也就是正月十三这一天。因为我们这里有句俗话说:做三不做四,做四出秃子,
意思就是说,做萝卜灯只能在正月十三这一天做,明天如果做萝卜灯,家里的孩子,头上就不长头发,可能会长成秃头。当然,这些都是没有科学根据的,是老辈人的传统说而已,下午的时候,男人们也会带了这些萝卜灯,还有香烛和鞭炮,早早的去上坟,我们这里叫做送灯。其实就是去请家祖宗们回来过元宵节,在坟前也要把这些萝卜灯都点亮,
2、正月十五这天有哪些习俗和禁忌,为什么有的地方忌讳出嫁的女儿回娘家?
咱们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有56个民族,这些民族对于正月十五这个元宵节的过法,相必也各有不同。咱是个农民,也没去过较远的地方,对于正月十五这天有哪些习俗和禁忌,也说不上来,就说一说俺当地的习俗吧!这里是潍坊市临朐县的农村,这边每到正月十五时,提前好几天就扎花灯、排高跷,放烟花(今年不允许,或许有指定场所),组织秧歌队,举行文艺汇演,还有彩车游行等节目,
县城街道两旁,各种彩灯琳琅满目,猜灯迷、看字画,真是让人目不暇接。十五这天,也同全国各地一样,元宵(或汤圆)是必须要吃的;还要摆起香案,放上供品,燃起香烛,祭拜天地,祈祷来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这一天,要忌讳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父母也早就嘱咐过;等到十六这天,才是回娘家的好日子,无论出嫁多少年,只要父母在,这天都要回来看望二老。
3、正月十五前有哪些习俗?
谢邀,要说正月十五前有哪些习俗,这个问题比较宽泛。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是全民喜庆欢娱的日子,但由于地域辽阔,各地的习俗大相径庭,就南北方来说,北方的习俗明显多于南方,尤其是春节期间的习俗,比较生动而喜闻乐见。就拿东北这一带来说,过春节就是过大年,早年间伴随垦荒移民的不断增加,来自关内各地的移民把老家的过年习俗与本地相结合,于是就形成老北方独特的过年习俗,
北方人在传统意义上的过春节是从腊月初八祭腊或者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为高潮。东北的过年习俗虽然起源于中原文化,但历经几百年的发展演变,与过去传统的过年习俗最大程度上已有很大的不同了,先说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北方人就揭开过年的序幕了,因此,过小年那时起,无论是城镇还是乡村,都会被浓浓的节日气氛所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