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在我国使用久远,又称夏历,阴历。农历是天文,地理,光学等综合的哲理日历表,我们伟大祖国的历法就是农历,此历法积聚了我们祖先的无穷智慧,流传了几千年,绝不仅仅只是过年前后才按农历算的,同时与农历共同广泛流传的还有二十四节气,朔,望,十二生肖等。
1、为什么人们过生日习惯用农历?
感谢问答的邀请!为什么人们过生日习惯用农历?农历在我国使用久远,又称夏历,阴历。最后一次修订在乾隆七年(约1742年),由载进贤对汤若望的时宪历进行修订,很多民间民俗以农历为根据。同时与农历共同广泛流传的还有二十四节气,朔,望,十二生肖等,公历也就是阳历,为世界通用历,在我国如行证办事,基本上都使用公历,以公历为主。
2、为什么有农历了还要用公历?
我们采用公历的直接原因是为了与全球化接轨,当然更有一种深层的原因,是太阳历更为直观,直接与太阳的运行挂钩,符合后来发现的“万物生长靠太阳”的科学原理。农历是一种阴阳合历,是阴阳合历的一种,有很多民族有这种类型的历法,公历是一种太阳历。从我们对它们的类型划分,就可以看出来,农历是继关注月亮(每个月的天数,也就是月份的划分是按照月亮来的),又关注太阳(表现在24节气和闰月的制定),
毕竟对于古人来说,抬头看见月亮就可以知道今天是几号,这一点是挺重要的。当然使用纯阴历、阴阳合历,比如农历的人们也知道太阳的重要性,只不过由于习惯把阴历的成分历史的继承下来了。传统习惯是非常强大的,很难进行调整,比如说,在宋代的时候,沈括曾经提出使用太阳历更为方便。把一年分成12个月,按照节气来划分,变成一个月的开始和结束,
这个见解其实是相当科学的,但是在当时被认为是大逆不道,根本不可能得到实行。太阳历则是把月份和日期直接反映太阳的运行,万物生长靠太阳作为科学结论,这一点实际上是后来到了18、19世纪才被证明出来的。太阳历的好处是非常的直观,对于春分秋分冬至夏至这样重大的天文节令在日期上就直接反应出来了,现代公历,每个月的日期是非常固定的方便记忆。
相对来说阴历阴阳合历每个月的日期都必须进行复杂的计算之后才能够提前知道,而且必须每年都要发行新的历书,不但技术上非常复杂,对于古人来说就是准确性并不是那么高,而且成本也是相当高的,所以从方便简单适用性来说,使用太阳历其实要比中国传统的阴农历要更好一些。实际上这也是沈括为什么要提出要对立法进行重大变革的原因,
3、为什么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中有的是用阳历日期来定的?
扯远点,从历法的源头开始说吧。历法是干嘛用的,记日子用的,因为人类的各种生产和活动都需要记日子,什么时候雨多,什么时候添衣,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娶妻(我就是为了押韵…),怎么记日子呢,很自然的就是头顶每天都能看到的太阳和月亮,而人类发现,太阳和月亮都有明显的周期:太阳的东升西落、季节变化(不同季节太阳高度和升落时间),月亮的月相变化等,所以就主要诞生了两种历法:阳历和阴历,
顾名思义,阳历是以太阳周期为标准,阴历是以月亮周期为标准。比如我每天都观察太阳,今天是正午太阳最低、白昼最短的一天,然后每365天太阳又到了这个状态,于是我就制定历法,一年是365天,这就算是阳历,阳历的“月”是没有天文意义的,仅仅为了方便(12月22号总比第356天好用吧),所以阳历才会有其他月至少30天、2月28天或29天这种奇葩——这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典故,这里就不说了,但起码说明阳历的月确实无所谓…另外要说的是,地球的公转周期并不是整数天(现代精确的数据是365.24219天,古代不可能这么精确,但总在慢慢改进),那么总以365天为1年的话误差会越来越大,几百年以后的12月22号就成了夏天了,这显然不行,但是我们的年也不能不取整数天,譬如今天的5点48之前是2017年、之后是2018年?那也太乱了,所以人们想了一个好办法——闰年,小尾巴0.24219接近1/4,所以咱们4年再加上1天,二次误差也很容易算,大约128年累计1天,为了好记就400年减3个闰年,至于三次误差,三千多年才累积1天,很长时间内都可以不用考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