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地区就是连着过,第一天真的不做饭,吃冷饭,第二天吃清明节的鸡蛋,并扫墓。清明节不宜将阴气带回家清明节扫墓要做到心态平和,安稳,怀着尊敬先人的心情,对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不在墓区乱丢东西,吐痰等,历山奇谈,聊备一格清明节祭祀先人,采用的是扫墓的方式,而且唯独清明节叫扫墓,祭奠先人只打扫坟墓,奉献食物瓜果,而不能烧纸。
1、“女儿不上坟,娘家绝了门”是啥意思?清明节扫墓有哪些忌讳?
俗话说得好,嫁出去的闺女,泼出去的水。女儿早晚是人家的人,是外人,未出嫁的女儿是可以上坟的,但出嫁的女儿是不能上坟的。如果已出嫁的女儿去上坟的话,只有这样一种情况,那就是父母去世头三年是可以上坟的,但三年以后是不能去上坟的,如果给去世的父母烧纸的话,可以在十字路口画圈烧纸,说明烧给谁,这是可以的。这和出嫁的闺女过年不能在娘家见家堂桌子一样,
2、清明节扫墓有什么忌讳?
1、黑气运低扫墓当日早晨,洗脸清面时,照镜子若发现额头有乌黑起色,表示运势低迷,尽量避免扫墓,若一定要去,可携带开光护身物品(如:护身符等),以作化解。2、食斋禁荤扫墓当日早晨起身至到达扫墓地点,尽量食用素食,衣着整齐素严,以示对先人礼貌和尊重,3、注意安全焚烧纸钱,置放供品,应注意防火,确保安全,物品尽量自己携带,避免购买祭祀地点附近的小贩兜售器物。
若由于携带不便,不得不购买,应提前准备零钞,将少额现金放到掏取方便的外衣口袋,大额现金置里侧,避免被小偷扒窃,4、择日祭扫尽量避免双休日或其他扫墓高峰时段,盖因如今市民私家车增多,高峰祭扫,会因交通拥堵为出行带来麻烦,可选择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或将扫墓时间拉长(早出晚归)或错开重点时段,以缓解人多车多给道路5、怀孕女性不宜扫墓一般女性不参与扫墓活动的,对于怀孕的妇女更要避开。
另外,女性来列假、孕妇、病人、7岁以下的小孩等不宜上山扫墓,如果要去的话,最好带好护身符,6、清明节不宜将阴气带回家清明节扫墓要做到心态平和,安稳,怀着尊敬先人的心情,对四周的亡者亦予以尊重,不在墓区乱丢东西,吐痰等。也不要在墓区吃东西,情侣之间不要打闹嬉笑,7、清明节不宜穿大红大绿的衣服扫墓时要衣着整齐。
3、为什么清明节只能扫墓,不能烧纸?有什么渊源吗?
历山奇谈,聊备一格清明节祭祀先人,采用的是扫墓的方式,而且唯独清明节叫扫墓,祭奠先人只打扫坟墓,奉献食物瓜果,而不能烧纸!这是因为,清明节恰逢春回大地,草木萌发,祭奠先人自然就要修整坟茔,添培新土,拔出杂草,并献食物瓜果,以告先人春归之意,冰心《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中国人祭奠祖先,必然包括焚化纸锭,纸钱,为什么清明节只是祭扫,独不烧纸呢?这要从中国上古的三个重要节日说起,每年的"仲春时节",中国人有依次有三个节日,这三个节日分别是上巳节,寒食节,清明节。上巳节:上古的仲春庆祝上巳(si)节,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其实就是民间三月三。这个节日上古就有,而且是一个重大节日,在唐朝甚至全年三大节日之一,
《论语》有上巳节的记载,比如“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即是上巳风俗。”说的就是上巳风俗,《诗经•国风•郑风•溱洧》中描写的男女相谑,互赠芍药,同样是上巳节的风俗。再熟悉的就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在上巳节书写《兰亭集序》了!当时一大帮文人,齐聚兰亭,曲觞流水,共赋诗文,堪称盛事,王羲之一激动,遂写成了最伟大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
这事就是发生在三月三上巳节。上巳节,是上古人们仲春之时,趁着春日阳光,到郊外浆洗、沐浴、郊游、宴饮,是一个非常朴素、美好的节日,最初的上巳节主要是洗头发,叫祓禊(fuxi),洗濯沐浴,去除不祥,这种沐浴净身的习俗很自然,就是季节使然,你想,一个大冬天,古人也没暖气,也没法洗澡,衣服也该换季了,总得浆洗吧?于是三月三都到水边来沐浴,好不快哉!就这样,后来,还发展成男女春天相会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