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古人把一天24小时分成了“十二时辰”,“十二时辰”对应“十二地支”,分别是“子时、丑时、寅时......”郞瑛就根据生肖动物在各个时辰里的习性作出了解释。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中就明确记载了以十二禽兽配十二地支的方法,关于十二相的排列民间有很多故事。
1、十二生肖为什么老鼠排第一?
关于老鼠排名十二生肖第一位,民间有很多传说故事,但十二生肖的顺序肯定不是随便确定的,而且有多种说法,但老百姓比较认同的是十二生肖纪时的解释。在中国汉代,就已经使用十二种动物来纪时,将每天划分为十二时辰,东汉思想家王充的《论衡》中就明确记载了以十二禽兽配十二地支的方法。1、子时(晚11点-凌晨1点),又名子夜、中夜,是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此时深夜时分,老鼠最活跃,所以子时属鼠,
2、丑时(凌晨1点-凌晨3点),是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因为牛习惯夜间吃草,农家常在深夜起来挑灯喂牛,所以丑时属牛。3、寅时(凌晨3点-凌晨5点),又称平旦、黎明、早晨、日旦等,寅时是黑夜与白天的交替之际,此时昼伏夜行的老虎最凶猛,所以寅时属虎,4、卯时(早晨5点-早晨7点),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此时兔子出窝,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所以卯时属兔。
5、辰时(早晨7点-上午9点),又称食时,早食等,传说龙喜欢此时腾云驾雾,兴云行雨,所以辰时属龙,6、巳时(上午9点-上午11点),又称隅中,日禺等,此时大雾散去,艳阳高照,蛇类出洞觅食,所以巳时属蛇。7、午时(上午11点-下午1点),又名日中,日正、中午等,午时阳气到顶,正是骏马驰骋之时,所以午时属马,
8、未时(下午1点-下午3点),又称日昳,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是放羊的好时间,所以未时属羊。9、申时(下午3点-下午5点),又称为哺时,日铺、夕食等,天快晚了,猴子啼叫呻吟,所以申时属猴,10、酉时(下午5点-晚上7点),又称为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古有“太阳金鸡”的传说,所以酉时属鸡。
11、戌时(晚上7点-晚上9点),又称黄昏,日夕、日暮、日晚等,正是夜晚开始,犬要看家守夜,一有动静,就汪汪大叫,所以戌时属狗,12、亥时(晚上9点-晚上11点),又称为人定,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天地混沌,而猪最喜欢睡觉,混沌不清,所以亥时属猪。十二生肖是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采用天干配地支纪年的同时,再用十二地支各配一种动物,表示这一年的顺序和名称,
2、大家都知道12生肖的排序,但为什么是这样排的呀?
关于十二相的排列民间有很多故事。它们既谈不上科学也不是迷信传说,排列十二相每一相属都有“责无旁贷”的工作,而且是“义务劳动”。就是轮换值年,值月,值日,值时辰,周而复始反复循环,用人来比喻,谁值年就是值一年班,还要管天地万物的休养生息和吉凶祸福,这就需要相当高深的修炼本领和各种技巧和功能的。所以,玉皇大帝和各大神仙安排十二相排列并不是凭口头随意安排的,也不是由大家举手表决的,而是按十二相共同法规来比赛考试结果顺序安排的,
考核的前十名按顺序,虎(寅正月)兔(卯二月)龙(辰三月)蛇(巳四月)马(午五月)羊(未六月)申(猴七月)鸡(酉八月)狗(戌九月)猪(亥十月)。还剩冬月和腊月就把“德行最好的牛”和”功夫最巧的鼠”让它俩再比赛谁第一冬月谁第二腊月,牛虽笨能奔能跑,可鼠最小咋办啊?只有跟老牛商量叫它背上一路。牛心想,我只让你坐我尾巴尖,虽然一路也在我后头,
鼠也没说啥,只要你带就行。到了天宫大门口了,只有一步之遥就上大堂了,鼠就在这当口乘牛一跃借力一跃从牛尾巴上飞跃上前,喊声“玉帝在上,我先来了!”牛来不及了,就落第二,老虎以为它是第一,其不知老天爷最巧妙的把鼠和牛安排第一第二了,因为一年到头的交接月份是从冬月开始的,这就是鼠(子冬月)牛(丑腊月)的值月相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