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此爻辞不再称龙,而称君子,其辞说: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为什么会如此?因为九三爻位之德与龙德不配,九三本是不三不四之位,下卦末位又不及上卦,但九三本身仍是新生之阳有健行创新上进之德,故降格而称君子。言称“终日”,是因为九三出现,则下卦乾象齐全。乾为日,三个阳爻均到齐,则“终日”,但九三处下卦末又未能径往与阴相交,故乾乾。
论爻位,《系辞》说“三多凶”,故“夕惕若厉”。至阳气再长,成为大壮卦象时,震象已经跃然到现在的下卦乾象之上,注意,乾也有江海之象,其六个爻就是海波不断之象。这好比震龙跳跃出海面而来。所以其辞说:或跃在渊,无咎。阳气继续生长,成夬卦象,则全卦整个震龙之象变化完成而阳爻占领九五至尊之位,则阳主全卦的大势已定,犹如龙飞在天一统天下。
故说:飞龙在天。其实,至此本卦真龙才出现,那就是九五,若径用阳爻为龙,至九五及上九才可以称之。其余均用震象。当夬卦之上六被决除,全卦完成就坤阴转化为乾阳的全过程,全卦六爻合体可以称为乾龙了。而正是因为上爻的最终转化又使乾龙处于阳极必化阴的转化点上,也就是说上爻的变化完成也实际上是乾阳的转化为阴的开始。
所以“亢龙有悔”。乾之六龙,一般都以阳爻为龙,即将每一个阳爻都讲为一条龙,而不知其实另有象数根由。只以阳爻为龙则讲不清爻辞中其它词语的来历,只能从义理推导。如“潜”只能讲爻位,而不知坤为江海,震亦有河海之象。只讲阳爻为龙,则现龙在田,不知震为田,说不清田象的来由。等等。易之辞无不由象而生,只是释易之人知之甚少而强加推导而为义理自圆其说罢了。
《易经》中乾卦的卦词是什么?
谢邀请。《乾》卦为易中之首卦。乾卦的性质是健,它的功能是产生万物的根元,为万物之父。乾卦辞只有元亨利贞四个字。《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元:表示大和开始的意思。在乾卦中,元既表示广大又代表四时中的春天。是万物开始生长的季节。亨:通达顺利之意。在乾卦中,亨又代表四时中的夏天,主万物顺利无阻地生长。
怎样理解《易经》中“乾”的字义?
就《易经》六十四卦第一卦,乾卦之“乾”字的字义:乾指北斗星,北斗星是天的枢纽,象征天体,因此说“乾”是天,乾卦也排在六十四卦首位。同时,“乾”表示太阳放出的光气舒展的形态;在构成宇宙阳阴二元中,阳具备创造的活力的本质,阳气构成了宇宙大部分,而且最大的就是天;所以,阳的符号用“一”重叠成“三”,命名为“乾”它的意思就是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