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高楼接大荒”描绘的就是柳州城楼之上所看到的的蛮荒一片。纽约市一共拥有11栋高度超过300米的高楼,作为美国最大的城市,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可谓是纽约市的象征,人们对现在的高楼有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柳宗元的名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1、高楼的二层怎么样?值得买吗?
二层,三层,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楼层。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买房,我们考虑的是一个采光性,高层楼房采光肯定没得说,但是,但是,二三就是一个特别敏感的楼层。现在小区都讲究一个舒适度,讲究绿化率要高,往往绿化率高的小区,树木长的也比较好,有时候,会遮挡一二三的采光,这样,你住着也不舒服,就想卖,可是卖也不好卖,
(例子:我接触的一个房子,在三楼,总高33层,房子是精装修,保护的也很好,给人感觉特别好。可是最大的问题就是采光,三楼的采光完全被植被树木遮挡了,很多客户去看了房子,都在采光问题上不能接受,房子价格已经低于小区均价了,房子卖了1.5年了,到现在也没有卖出)如果有的小区,不存在树木遮挡,二楼还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几十年后现在的高楼会怎么样?
人们对现在的高楼有一个非常贴切的比喻:像栽葱一样种下去了,至于这个葱归了谁,由谁用,栽葱的人是不会管的。至于几十年以后这颗葱怎么样,只有拥有葱的人才会在意,但最终的结果也无非是:1、老旧小区改造,穿个衣服戴个帽子翻新翻新让人们继续住。2、爆破拆除,再原有的地盘上继续栽葱,继续卖葱,3、人口降低,无人搭理照顾。
3、怎么评价深圳200m 的高楼达到了恐怖的96栋?
深圳目前在建及封顶的300米以上超高层项目达15个之多,傲居全国首位,在全球范围来说,应该也仅次于疯狂的迪拜。而如果按200米以上指标统计,深圳在摩天数目上极有可能俯视全球其它城市,深圳为什么这么热衷于建高楼了?我想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原因吧!一是历史原因,深圳在1985年建成的国贸大厦就高达160米,是当时全国最高的建筑,为啥要建这么高的楼?因为对面资本主义的香港很多高楼大厦,邓公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咱们也要建高楼大厦,就像纽约曼哈顿一样,高楼是城市经济发达的象征,从此深圳,甚至是全国都迷恋上了建高楼。
4、柳宗元的名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谢邀,柳宗元的名句城上高楼接大荒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城上高楼接大荒”出自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七阳”部的七言律诗。柳宗元在永贞革新之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史称“八司马事件”,
十年后奉诏回京,然后再次被贬柳州当刺史,八司马事件中的其他人境遇都差不多。他到达柳州以后,登楼远眺,面对满目异乡风物,不禁百感交集,写成了这首诗,而其他几位曾经共事的同僚韩泰、韩晔、陈谏、刘禹锡,则被分别贬往漳州、汀州、封州、连州,柳宗元这首诗写成后分别寄给了这几位,所以叫“寄漳汀封连四州”。不过这首作品的主题是前面几个字——“登柳州城楼”,
所以“城上高楼接大荒”描绘的就是柳州城楼之上所看到的的蛮荒一片。首联“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写登楼所见,以及情感起处。“大荒”,指特别偏远的地方,“海天愁思”,如海如天的愁思。注意“思”在诗中读“sì”,咱们翻成白话就读“sī”了,因为咱们今天普遍就这个读音,这没啥好奇怪的,登上高楼,远眺是一派荒凉冷清的茫茫荒野,愁绪如海似天般扑面而来。
柳宗元看到宏伟却荒凉的景色,有感而发,就编了个信息群发,但是不是真发出去了呢?那也不见得,很可能写了就算,并没有真地寄出去,我们读完这首诗就知道——“寄”未必真寄,也许就是个寄托。尾联指出音信断绝,所以说这首七律虽然是用来群发的,但未必就真地发出去了,柳宗元的诗和文一样,政治意向比较浓厚,个性顽强也就刚猛易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