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孤独“打上引号,说明不是指性格上的孤独,更不是自闭症,而是指人处于主动或被动的独处状态。不必对“孤独”大惊小怪的,睡觉,就是一种孤独,即使同床共枕的人,也不能体验到你睡觉时的感受,外面的万家灯火,人声鼎沸,都似乎是对我的寂寞的对比,这种现象是人类自身生,成长,老,衰亡不可抗拒的,不能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的。
1、孤独是怎么来的?
孤独来源于受了伤害。明明没有做,却硬生生地被别人污陷,那一份无法言说的凄凉和凄惨,只有一个人悄悄地吞咽,孤独来源于寂寞。我一个人独自生活了十七年,无论逢年过节,都是一个人,外面的万家灯火,人声鼎沸,都似乎是对我的寂寞的对比。病了,没有人知道,伤心了,只有一个人饮泣。没有孩子在身边,自离婚后,前夫一家抢去了孩子,我就一个人生活了,
是天底下最贫困的妈妈,没有了孩子在身边陪伴,岂只是孤独所描绘!孤独源于悲观。因为长期一个人生活,吃饭只是为了活着,曾经的万丈雄心,都悄然退却了。白天也见不到光明,夜里永远是漆黑,花朵开了,也早已听不到一丝香味了。有种活着和死了一样的淡漠与渗淡,阳光雨露,风花雪月,也激扬不起我内心的喜悦了。看花花不语,全腹心伤感,唯有眼泪在流转,此生生无可恋!孤独源于特别,
2、怎么解释越老越孤独这个心理?
谢邀回答:越老越孤独,是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若想改变这种怪圈难也。这种现象是人类自身生,成长,老,衰亡不可抗拒的,不能由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规律所决定的,我们可以想一想,看一看,大街上三人一伙,五人一群在一块谈天说地的都是怎样的人?孩子们和孩子们在一块儿嘻戏,年青人和年青人在一块儿西扯东拉,女人和女人在一块儿家常理道,年岁大的和年岁大的在一块儿评古论今由此看来,在一块取乐玩闹的必须是同龄人,志趣相投的人,有共同语言的人。
人越老活动越不便,精力越来越差,脑子越来越不好使,越来越糊涂,也就意味着越来越招人嫌,越来越招人不待见。人越老会越来越显现在每个老年人身上,越老会有意识的,不经意的离开别人,自己独坐呆思,有几个年青人闲暇时去找七八十岁,八九十岁的老人长时间的聊天呢?就是自己的亲人也不过出于礼节,出于孝心,对老人嘘寒问暖,安慰几句,不会象小时候的样子,走一步跟一步,不离你的左右,现在会吗?会不离你的左右吗?这就是人越老越孤独的源所在。
3、怎么理解“孤独”?
这里的”孤独“打上引号,说明不是指性格上的孤独,更不是自闭症,而是指人处于主动或被动的独处状态,(下同)与独处相对应的是”群处“。人每天除了“群处”的时间外,剩下的就是独处的时间,独处有很多益处。1,独处有益调整情绪,休养精神,谁都经历过与他人相处和交流很费脑力的,时间长有吃亏的感觉,如果能够单独静一下,是一种休息方式。
2,独处有益净化思想,提高人的修养和品质,独处才有时间自省吾身,检查自己的行为和言论是否出格或不当等。3,独处有益灵感和闪光点出现,当写文章时或论文时,在安静的独处中思索,灵感会不期而至,思路顿时清晰起来,下笔如神助,一气呵成。4,独处有益计划筹谋要处理的难事大事,独处有利于思考,在思考中通过各种比较鉴别,找出最佳处理方案。
4、你是怎么理解所谓孤独的?
每个人都有孤独的时候,睡觉,就是一种孤独,即使同床共枕的人,也不能体验到你睡觉时的感受。所以,不必对“孤独”大惊小怪的,孤独≠寂寞!寂寞,是内心空虚,需要外界的喧闹来填补。孤独,是内心充盈,不太需要外界的精神支撑,孤独者,即使不经常出去旅游、聚会...也会体验到生命的精彩,因为她内心是强大的,足可以支撑起自己所需要的快乐。
5、独来独往的人就是孤独的人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是孤独的人?
心里有使命感,有责任感,敢担当;心里装着祖国,亲人,装着信念,装着抱负,就算是一个人独来独往,也不一定是孤独之人,汉朝的博望侯(张骞),二次出使西域,开拓丝绸之路,历经风雪严寒,大漠孤烟;西汉的苏武,出使西域,孤身一人,被捕坐牢,嚼雪止渴,毡毛充饥,北海牧羊十几年;他们人虽孤独,心却灿烂如朝阳。而如果心里阴暗,老是怨天怨地,自私,好逸恶劳,心中无爱,无怜悯之心,常常想着怎样沾人便宜,怎样报复他人,怎样窃取他人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