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本是成汤的后裔,何以姓了孔呢。孔父嘉为孔子的六世祖嘉生木金父,生泽夷,生防叔,因避华氏的祸乱,始从宋国逃到鲁国,就此世居曲阜,防叔便是孔子的始迁祖,叔生伯夏,夏生叔梁纥,便是孔子父亲,壮年从军,随主将孟孙蔑攻打逼阳,孔子也一样,直说不写,《论语》以孔子个人的言行为主要内容,但却不是他个人的著作。
1、《论语》不全是孔子写的,为什么被称为圣贤书呢?
《圣经》也不是耶稣所写,为什么能成为基督教徒的信仰经典呢?我们发现,世界范围内,被誉为圣人的,大多有一个共性:述而不作。孔子也一样,直说不写,《论语》以孔子个人的言行为主要内容,但却不是他个人的著作,《论语》之所以被称为圣贤书,是因为这本书系统阐述了孔子的思想,以他的思想为基础,进而形成了影响中华文明最深远的精神食粮:儒家思想!此后,中国的读书人,无不以儒家思想为行为准则,成为华人共有的文化基因。
一、《论语》的形成《论语》大致成书于战国初期,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们编撰而成,据考辨,主要参与编著的人物有:子夏、子游、仲弓,《论语》的版本至少有三种,一个是《古文论语》,在西汉时期被称为古文经之一,此外还有《鲁论语》和《齐论语》两个版本。三个版本存在一定差异,之所以出现这个问题,祸根就在当年的秦始皇“焚书”,像《论语》这类书籍,被列入禁书,大多被烧毁,
西汉建立后,学术开禁,秦朝的老儒们,只能靠着自己的记忆去恢复《论语》,记忆的偏差导致出现《鲁论语》和《齐论语》。《古文论语》是孔子的后人,从孔家墙壁的夹墙中得到一个古文版书籍,按理来说这个版本应该就是原版的《论语》,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很多文字已经不认识,并且市面上还流传过伪造的古文版书籍,所以这个夹墙中的版本也不能完全确认就是原版。
实际上,西汉末年,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尚书》、《礼记》、《诗经》、《易经》、《春秋》等,所有经典古籍中,由此,西汉末年还出现了一个历经后世几百年的“古今文经学大战”。古文经学派称今文经学派是“秦火余孽”,是“抱残守缺”,今文经学派痛斥古文经学派是“沽名钓誉”的“造假者”,二、《论语》的主要内容《论语》以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行为为主要内容,涉及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方面,阐述了个人修为与治国之间的关系,为立志于大作为的读书人,指出了个人晋升的阶梯。
“仁”是《论语》所表达的核心思想,也是孔子主张的基本社会道德规范,“礼”是孔子主张的政治规范,“中庸”则是个人道德水准的最高境界。《论语》以“仁”为核心,以“礼”和“中庸”为保障,实现个人、社会及国家的和谐统一,三、《论语》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论语》是儒家经典的基础,此后儒家学不断以《论语》为蓝本,不断注解、论述和再创作,逐步形成了包括《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在内的四书,与《诗经》、《尚书》、《易经》、《礼经》、《春秋》、《乐经》(后失传)并称四书五经,成为儒生们必须研读的经典著作。
2、孔子为什么姓孔?
孔子本是成汤的后裔,何以姓了孔呢?这说起来历,复杂而久远,只从周朝开国说起,周武王既灭殷纣,得了商朝天下,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朝歌,等到成王继位,武庚作乱,周公东征讨平以后,改封殷纣的兄长微子启为成汤后裔,国号称宋,入传至孔父嘉,公族多得不可胜数,于是援用五世亲尽,别为公族的惯例。凡孔父嘉的子孙以孔为姓,这是东周时代的惯例,犹如鲁国的公族,别为孟孙、叔孙、季孙三氏,一样的,
孔父嘉为孔子的六世祖嘉生木金父,生泽夷,生防叔,因避华氏的祸乱,始从宋国逃到鲁国,就此世居曲阜,防叔便是孔子的始迁祖,叔生伯夏,夏生叔梁纥,便是孔子父亲,壮年从军,随主将孟孙蔑攻打逼阳。叔梁讫因托闸板名闻当世,后委任陬邑大夫,初娶施氏,多年不生子,后纳一小家女为侧室,生一子名孟皮,字伯尼,生性愚鲁且有足疾。
后与施氏离婚,另选名门淑女,曲阜颜氏弟三女闺名征在,择吉成婚。因多年未育,便尼山求神,上山时草木叶叫上仰,下山时叶叶下垂,颇觉奇异,当夜征在得一梦,梦见一垂髫仙女,口称奉北方黑帝命来召,降谕道:不久你生圣子,当择空桑为产地,说罢,颁玉尺一柄,上面有镌“水精之子,继衰周而素王”,十个蝇头小字,挨至十月,征在又得一梦,梦垂髫仙女牵一头状似小牛,满身龙鳞的独角兽,上坐一活泼可爱的小孩,仙女道:此兽名麒麟,专为送子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