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经过进化,一部分人类进入到陆地上,另一部分人类,仍然留在水中,就是所谓的“鲛人”。也有可能他们就是海岛上的原始未开化的人类,在不断的传说中被神化了。又据《异物志》载:“人鱼似人形,长尺余。不堪食。皮利于鲛鱼,锯材木人。项上有小穿,气从中出。秦始皇冢中以人鱼膏为烛,即此鱼也。描述的是一种人形的鱼。
秦始皇冢中的人鱼膏,原材料就来自于这种海洋生物。据传说,这种海洋动物的油燃点极低,只用一滴则能够连续燃烧好几天。所以,秦始皇陵中,就用这种生物的脂肪,做成燃料,制作了长明灯。而《山海经·海内南经》中,提到过一个“氐人国”:“氐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这几种说法,传奇色彩都很强烈,但并无科学依据的支撑。
当然,也不能完全排除在秦始皇那个年代,海里面当真有一种长得有点像人的海洋生物,也有可能现在已经灭绝了。二,娃娃鱼。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始皇初即位,穿治郦山,及并天下,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
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秦始皇陵墓中,制作蜡烛的原材料是人鱼的油膏,可以长久照明。又据《山海经》:龙侯之山,决水出焉。其中多人鱼,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从这个描述看,这种人鱼有4只脚,声音像婴儿。吃了这种生物可以治病。类似的还有《史记集解》中载:“人鱼似鲇,四脚”。这二个描写都非常像是娃娃鱼。
所以有人认为:人鱼膏是以娃娃鱼的脂肪为材料而制作。这种说法,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不过照我看来,这个可信度不高。因为娃娃鱼的脂肪本身就不多,和其他水生动物的脂肪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用娃娃鱼的脂肪做长明灯,必将要捕杀大量的娃娃鱼,在秦朝那种条件下,能不能捕杀到这么多的娃娃鱼,很令人怀疑。而且完全没有必要。
三,鲸鱼。秦始皇三十七年时,秦始皇东巡途中,射杀了海中的一只巨鱼,有记载说射杀的是一条“蛟”。在当时是一件非常了不得的大事情。有人推测,当时秦始皇射杀的是一条鲸鱼。如果这个可能性存在的话,秦始皇的随从们很有可能像对待其他猎物一样,解剖了这只鲸鱼,从而提取了它身上的皮肉、油脂等,也许顺便就用这个怪物的脑油制成了长明灯。
据估计,以鲸鱼脑油制成的蜡烛,每小时可燃烧7.78克。则一立方米的鲸鱼脑油可燃烧五千天,确保地宫中“不灭者久之”。秦始皇捕杀的那条巨大的鱼,根据史书的记载,我们并不能必然推测出是哪一种鱼类。由于古人认知海洋生物的能力有限。所以据我推测,既然是一条大鱼,很有可能是海豚、鲨鱼之内,也不排除是比较小的鲸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