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通过“闰月”的办法调整与阳历的同步。阴阳历各有特点,我国人已习惯使用,西方许多国家只用阳历改造后的公历,是不用阴历的,不知阴历为何物,我国的农历又称夏历,集阳历阴历于一体,即“阴阳合历”,那时的人就知道单有阴历还是不方便的,还应有阳历,应阴阳历才可以达到互补,才方便日常使用,方便生活。
1、阳历和阴历如何区分?
阳历就是太阳历,平年为12个月,365天,闰年366天。阴历就是太阴历,平年12个月,约为354天,闰年13个月,约为384天,我国的农历又称夏历,集阳历阴历于一体,即“阴阳合历”。阴历通过“闰月”的办法调整与阳历的同步,农历今年的序号为丁酉年,从夏朝制定历法以来,年月日的顺序始终依六十甲子的顺序编排,历朝历代虽有修订,但顺序一直衔接,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历法。
2、为啥有阴历阳历之分?
在我国使用的历法中,有阳历阴历之分,那是因为天上有太阳有月亮,也因为我国人历来重视阴阳的使用和区分,在区分阴阳上有一套法则,并约定成俗成习子。太阳定为阳,月亮定为阴,天阳地阴,男阳女阴,日阳夜阴,乾阳坤阴,甲阳乙阴,子阳丑阴,万事万物都一分二有阴阳,阴阳已变成哲学概念,无所不用。我国古人很重视对太阳月亮的观察,夏朝时就有夏历,那时就基本创制了阴历阳历,形成了阴阳合用的农历,
那时的人就知道单有阴历还是不方便的,还应有阳历,应阴阳历才可以达到互补,才方便日常使用,方便生活。现在国际公认通用的公历,就是从阳历改造过来的,阳历就是以太阳运行规律特点而制定的历法,主要以太阳回归年为依据。太阳运行而形成四季寒暑冷热不同,我国古人正是利用这些特点而创制了二十四节气,以利于指导农事及生活,所以在阴阳历法上,阳历是比阴历作用大而有用多一些的,
阴历是以月亮运行特点而制定的历法,严格以月亮圆缺盈亏周期为依据制定,以朔为月初一,以望为月中,以圆缺盈亏一次为一月。所以,阴历仅是体现了月变特点,重在月亮变化上,没太多实质意义,对人生产生活指导作用不是很大,远不如阳历有用。于是便设法将阴阳历合用糅到一起,形成了阴阳合历之农历,阳历重年,体现四季变化特点,知寒热冷暖变化,人了解之,方便生产生活。
阴历重月,体现月相变化,知月朔望盈亏,但对生产生活帮助不大,一个太阳回归年用时365天5小时48分46秒,二十四节气就是严格以这个时间区分的,从交立春始,到下一个交立春止,这是这个时间,这与阳历年日数是有小小误差的,因日要计整,所以阳历年一般取365天,会四年一闰,闰年多取一天,成366天。因此,从阳历看节气,也常会有前后一天之误,不是百分百固定在一天,
月亮圆缺周期用时是29天12时44分,天数要计整,所以阴历月大三十,月小二十九天,一年十二个月会有七个月大的,是354或355天,与阳历年差十一天上下,这样就要设置月来补平,形成了十九年七闰法,阴历逢闰月就有十三个月,384天了。阴阳历各有特点,我国人已习惯使用,西方许多国家只用阳历改造后的公历,是不用阴历的,不知阴历为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