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老话说“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是什么意思。他也给皇上上书了一本奏折,在清明节的时候早以“前三后四”的时间来上坟,久而久之这样的上坟方式也被渐渐地流传下来,“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有很多讲究,但是来说还是很迷信的,为什么要在“前三后四”这七天的时间去上坟呢。
1、农村老人说艾叶收割有时间,前三后四最合适,你知道怎么个前三后四吗?
艾叶已经长很高了,基本上长够个子了,最近经常看见到山里旅游的客人顺手采摘路边的艾草,如今艾草真是城里乡下人都喜欢了,看着路边的艾草越来越少,小编有些着急,昨天跟婆婆说:是不是咱也可以收割艾草了?婆婆随手翻开桌子上的小台历,算了算日子然后回答我:不急不急,再过两天吧,收艾草最适合的时间是前三后四,我们有一周多的时间可以采摘艾叶,不急这两天。
怎么收割艾草还有个具体日子啊?我好奇的问婆婆,婆婆说万物都一样,都有最好的年华,最好的年华里蕴含着最丰富的能量,比如人最好时光,最好时光前人还没有长大,显得比较幼稚,而最好年华后,身体一天天退化,逐渐变老,艾草也一样,它的最好成熟期是端午节前三天和后四天,这时候的艾叶如同青春正好的人类,无论体能还是状态都是最好的阶段,因此农村老人们会选择在这个时间段摘采艾叶。
而最最好的那天依旧是端午节那天,趁着太阳还没出来时早早去把艾草收割回来,收割回来的艾草不能扔在太阳下晒干,应该把它们摆成站的姿态,放在阴凉通风处,慢慢把它们晾晒干透,婆婆说以前没多少人知道这个事情,也不太在乎收割艾草时间,但是有一年村里来了个收艾草的人,人家特意叮嘱村民们,除了端午节前三天后四天时间里,别的时间段艾草不收。
据说收了回去是蒸馏提精油,说只有这七八天的艾草才能提出好的精油,是营养最丰富的时候,而且他收购的艾草必须是阴凉处晾晒干的艾草,不能被太阳晒到,否则的话,艾草作用会被打折扣,不过据说那人最后还是发现有不少艾草是提前或者以后收割的,害的他蒸馏时提取的精油太少。如今我们老家很多人知道端午前三后四的日子,是收割艾草最好的日子,
2、清明上坟有何讲究?老话说“前三后四,左五右六”,什么意思?
清明上坟有何讲究?农村老话说“前三后四,左五右六”,是什么意思?今天是4月2日,后天的4月4日就是清明节了。而清明节的三天假期,也是人们扫墓、旅游的日子,但是由于“十里风俗各不同”的原因,我们这里在清明节这一天是不能上坟,而是在清明的前一天,寒食节的时候,必须是家里的长辈去上坟。而作为年轻人的我,自然不懂得为什么不能清明节这一天上坟的意义,只能是问村里的老人,
而老人则说,清明上坟也不是随随便便的,而是有很多的讲究,比如按照老话说的“前三后四,左五右六”这样去上坟。这是什么意思呢,有什么道理?李子来回答,农村俗语:“前三后四,左五右六”的意思?“前三后四”这句话的意思:老人们认为在给祖先在上坟的时候,不是赶着清明节这一天去上坟,而在上坟的时候提前三天或者延后四天,而农村里也有“清明节不挂山”这一说,如果在清明节这一天上坟,对祖先们也怠慢的,这是因为如果清明节当天上坟的人比较多,就把祖先给空下了。
所以很多地方也就有“清明不上坟”的说法,比如我们这边在寒食节的时候去给祖先上坟,那么为什么要在“前三后四”这七天的时间去上坟呢?农村里迷信的老人是这么理解的,人去世后是有个头七的,就是七天的意思。而上坟也是以七天为一周期,由于上坟的时候错开这些时间(前三后四)去上坟,祖先也能够很快受到贡品的,而不是赶在清明节这一天的堵。
当然还有一个意思,是说:在古时候由于交通不发达,某城里的一位大官也是在清明节回乡祭祖,但是由于路途遥远的原因,这大官回来的时候不是赶早就是赶晚,在清明节这一天准时的时候是不多的,由于大官回乡祭祖也是很隆重的,只用一天打时间也是不够的,因此他也给皇上上书了一本奏折,在清明节的时候早以“前三后四”的时间来上坟,久而久之这样的上坟方式也被渐渐地流传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