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农历是太阳和月亮来自以星辰为参考的综合历法,所以相对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农历对我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农耕劳作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时隔几千年,农历的作用依然十分强大。谢谢邀请,关于农历是怎么算出来的,这里面就涉及到基本的天文历法的知识了。
1、过年的年是按照农历计算的,那么农历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谢谢邀请,关于农历是怎么算出来的,这里面就涉及到基本的天文历法的知识了。中国的农历是太阳和月亮来自以星辰为参考的综合历法,所以相对于我们现在使用的公历,农历对我们日常生活特别是农耕劳作具有非常实用的指导意义,时隔几千年,农历的作用依然十分强大,农历的是以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以月亮圆缺的周期为月,完全看不到月亮的一天为初一,月亮最圆的一天为十五。
把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同时设置二十四节气,用置闰月的方式以辅助太阳和月亮回归年产生的差异天数。农历规定二十四节气中没有中气的月份为闰月,农历的计算又涉及到金木水火土五星回归周期总结为六十甲子以此制定出农历的整个计算规律。六十甲子是最基本的纪年方法,六十年一个轮回,新的一年通常以立春开始,大寒结束。月日时都是以六十甲子依次循环计算,
2、农历是根据什么标准制定的?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二十四节气是指中国农历中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是根据地球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分别相应于地球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3、中国农历是如何产生的?在它之前,中国使用哪种历法?
中国的农历也称阴历,是我们的祖先从日长生活的实践经验中根据月亮的月圆月缺周期推算出来的。阴历一年有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一年又分为四季,春.夏.秋.冬,并配有二十四节气,农业的耕种收割,按二十四节气操作,中国农历以前并不规范,大多是采用皇帝记年法,新皇帝登基为年号这样以此类推,換一个皇帝就改一个年号,杂乱无章,自从出现了阴历,才有了真正的纪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