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名二实一,太白即金星。“太白金星”不是什么吉兆,而是凶兆,古代星占学家看来,太白金星主肃杀,如果在白天见到太白金星,这种特殊的天文现象被称之为“太白经天昼见”,是大乱之相,太白金星喜欢下凡,曾经化作李白在人间作了很多诗,貌似跟文曲星的文相关,实际上太白金星主管杀伐的武神。
1、太白金星有什么职务?
我是爱看闲书的吴,我来回答“太白金星是个怎样的人物?”这个问题。玉帝手下贴己人,道教神话重要神,为人宽厚乐助人,白须白发惹人疼。太白金星的职务是玉帝特使,巡查人间善恶的西方巡使,就是玉皇大帝的特使,传信官,重要的心腹。太白金星是中国本土道教神话中很出名,很被人喜爱的一位老神仙,通常形象是以为须发皆白,鹤发童颜的老头,
他在道教的地位仅次于三清(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灵宝天尊),是道教神袛中的核心成员。太白金星在我国古典小说中多次出现,可见多被人熟悉与喜爱了,他白发苍苍,面目温和,善良厚重,兼任着传达天庭讯息,代玉帝巡查人间善恶,也被称为西方巡使。太白金星之所以在现代被人熟知,还是因为《西游记》这部名著了,为什么说太白金星是玉皇大帝的亲信和特使呢?原因其一:在电视剧《西游记》中,这位手持拂尘,白须飘飘,面目温和的老人可谓是玉帝的心腹。
四海龙王和地藏王菩萨先后上表玉帝,孙大闹龙宫夺走定海神针、私闯地府乱涂乱改了生死薄,玉帝脑筋一转,让属下找来生平事迹,知晓了这猢狲能降龙伏虎,心中戚戚。怕麻烦事儿的他其实不愿招惹这有点本事的猢狲,但是在众多部下面前只能强硬说到要收拾孙,玉帝心腹太白金星看玉帝表情自然知晓这位皇帝老儿不愿事情闹大,不愿招惹有本事的孙。
随即自己挪出大臣队列,上谏玉帝招安孙,玉帝心中甚慰。再一番惺惺作态的拒绝后接受了太白金星的建议,并且派太白金星去招安孙,还成功说服孙上天做了不久的弼马温。让这棘手问题消于无形,原因其二:喜面子,好恭维的孙知道自己被封了一个养马的小官,怒不可遏,反下天庭。之后狠狠收拾了一顿玉帝派来的大神托塔李天王、哪吒和巨灵神一属神仙,
玉帝见事不好,暗道:这猴头果然手段了得,不好对付。心中又生出息事宁人的想法,但又拉不下面皮,太白金星又深知君心,提出给了孙一个“齐天大圣”的空称号,无俸禄与职位。玉帝再次一顿义正言辞的拒绝招安,要收拾孙的言论,发表完毕,答应再次派特使太白金星去招安孙,原因其三:在古代道教神话中,太上老君是玉帝钦点的巡查人间善恶的钦差,被称为西方巡使,权力彪炳。
2、秦王李世民发动政变前,秦地出现了太白金星,“太白金星”是个啥?为什么被视为吉兆?
你的理解有误。“太白金星”不是什么吉兆,而是凶兆,天相是中国古代对恒星分组的方式,其名称通常是由星群排列的特征来联想附会,用来占扑或预测朝廷王命、军国大事的凶吉等。在历朝历代,还有类似钦天监的官职,掌管观察天象,制定历法等,通常星象分为中、东、西、南、北等五官:中官是北极,包含太一、天一与阴德;东官则是苍龙,南官则是朱鸟,其旁边有黄龙,而西官是白虎,北官是玄武。
赤道以南的星列为外官,以北则是中官,以二十八宿为界,遂形成由四兽、中官与外官构成六大区的分类体系,太白金星,太白、金星名二实一,太白即金星。还叫启明、长庚、明星等,所谓“东有启明,西有长庚。”,以金星早晨见于东方谓“启明”,傍晚位于西方曰“长庚”,传说中太白金星主杀伐,所以古代诗文中多以该星比喻兵戎。
古代星占学家看来,太白金星主肃杀,如果在白天见到太白金星,这种特殊的天文现象被称之为“太白经天昼见”,是大乱之相!南朝梁太清三年(549年)太白经天昼见,随即发生了“侯景之乱”;唐武德九年六月(626年),又见太白昼见,于是有“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得立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而“安史之乱”也被认为和太白金星有关,即李白所说的“太白昼经天,颓阳掩馀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