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秋老虎不是凭着立秋的时辰早晚来决定是否立秋以后有没有秋老虎的天气,还是要弄清楚秋老虎型天气的形成原因。对于村里老人说的秋老虎,其实就是立秋以后天热的那一段时间,被俗称为秋老虎,度高温持续5天以上,就称之为秋老虎现象,“秋老虎”关于“秋老虎”的时间,气象学上没有严格的界定,民间指立秋或处暑后短期回热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9月之间,持续时间为7-15天。
1、秋老虎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叫秋老虎?
秋老虎从什么时候开始?为什么叫秋老虎?秋老虎,顾名思义,就是立秋之后,气温持续走高,出现短期回热天气,白天天气晴朗、阳光灼人,持续5天以上温度超过35°C的现象。那么,为什么会出现秋老虎?秋老虎又是从何时开始的呢?为什么会出现秋老虎呢?距离立秋也就只有几天时间,虽然从名字上来说,立秋之后就代表着暑去秋来,凉爽的秋季就接踵而至,
但是,实际上立秋也只是名义秋天,气候并没有达到秋天的标准。今年立秋在8月8日,农历七月初八,正处于中伏之中,所以,本身立秋的时间,正在“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热三伏阶段,想要气温直接下降,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毕竟立秋过了,肯定与夏季有所区别,正如一场夏雨一场热,一场秋雨一场寒,立秋之后的天气还是表现出比较明显的早晚凉、中午热的状态。
本身副热带高压逐渐南退,由南风转北风,因此带来习习凉风,但是,南退的太平阳副热带高压,又重新向北抬头,形成晴朗天气,灼热气候特征。35度高温持续5天以上,就称之为秋老虎现象,秋老虎持续多长时间呢?不同的地区,由于气候差异很大,出现秋老虎的时间和持续的时间都不同,有时候秋老虎持续7-15天,有时候也有可能持续2个月有余,甚至出现走了又来、来了又走的往复活动。
民间有“立秋不下雨,24个秋老虎”的说法,就是说如果立秋不下雨的话,那么立秋之后还将持续24天的高温天气,当然,民间对于秋老虎的“性别”也有说明,认为公秋爽,母秋凶。对于如何判断公、母,有不同的说法,有认为上午立秋为公,下午立秋为母;也有认为单日立秋公秋老虎,双日立秋母秋老虎;还有立秋下雨即为公,立秋无雨即为母等说法,
2、什么是末伏?为什么又叫秋老虎?
“三伏”民谚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小暑不算热,大暑在伏天”,可见,伏天的炎热程度。“三伏”是整个夏季气温最高、最炎热的一段时间,古人确定这段时间的标准为“夏至二庚数头伏,第四庚日数中伏,秋后庚口数末伏”,也就是说,从夏至(阳历6月21日或22日)后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第一天,立秋(阳历8月7日或8日)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第一天。
那么,什么是“庚日”呢?庚日的说法与古代流行的“干支纪日法”有关,即把天干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各取一个字结合而得甲子、乙丑、丙寅等六十组的不同名称来记日子,每逢有“庚”的日子叫“庚日”,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初伏、末伏各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一般为10天,有的年份20天。
这样,我们就可以推算出伏天大概在阳历的7月中旬至8月下旬,“秋老虎”关于“秋老虎”的时间,气象学上没有严格的界定,民间指立秋或处暑后短期回热的天气,一般发生在8月9月之间,持续时间为7-15天。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是天气由热转凉的开始,但有时立秋后南移后的副热带高压又北抬,再度控制江淮及附近地区,造成日照强烈,气温回升,因此立秋并没有马上让人感到秋天的凉爽反而更加炎热难受,仿佛炎热仍在发威,所以称为“秋老虎”。
3、村里老人说的“秋老虎”,具体时间段在哪里?秋老虎又有什么特征呢?
对于村里老人说的秋老虎,其实就是立秋以后天热的那一段时间,被俗称为秋老虎,这只是一个形象的比喻而已,尽管立秋后的天气比三伏天的天气稍微凉一些,但是立秋后如果天气非常炎热和三伏天的天气差不多的话,就像老虎一样的厉害。这也就是利用了农村人对于泼妇或者是霸道的妇女的行为称作母老虎一样的比喻就说明了天气比较炎热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