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的耕作也较细致,播种育秧,中耕除草一二次,使上田每亩达到2石。坡地则开为畲地种植旱禾,种后也除草一二次,产量与水田不相上下。许多石山地区的壮族农民,也掌握了“煅石为灰”的技术,并把石灰应用于调节土地酸度了。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猪、牛、羊、马的饲养很普遍,一些人口不多的农户甚至也养有十数头牛,其发展水平,大致和相邻的汉族地区接近。
广西的壮族是什么时候定居于广西的?
我是壮族,我的祖先是在清朝的嘉庆年间从广东搬过来的,俱体哪里也听老人说过但记不清了,说老家广东那里地很平坦,种东西老是被水灾来淹,土也不肥,还都是石头的多,这个祖先先是他自己来广西在我们现这个村的一罗姓人家做长工,来这山区里见种什么收成都很好,也没有水灾,后就回广东去把妻儿也带过来,后来还回去把祖坟也搬过来,在广西安家开荒种地,人口一代比一代多。
这个祖先他兄弟四个全都搬来广西,分别在不同的村安家,当初来广西安家的不止是他四个亲兄弟,族中的其他兄弟也都来广西安家,前两年有人组织了我们这个姓的一次聚会,拿族谱出来说还少一个祖先没找到,说这个祖先已经出来,但现在就是找不到他的后代,对了本人姓宋,据聚会所得的消息,这个姓在广西的象州,武宣很多,祖先都是从广东来的,有的还从山东搬来,广西很多村是讲壮族了,祖先安家在讲壮族的村后代就都成壮族了,安家在讲桂柳话的村后代就成了汉族,可我们这里的壮族和汉族除了语言不同,其他的也没有什么不同的,穿一样的衣服,一样的生活习惯。
广东的俚人后裔现在都分布在哪些地方呢?
东汉杨孚《异物志》上说得很清楚:“俚在广州之南,地方数千里,往往别有村,各有长帅。”而包括潮汕在内的粤东地区,也同样是俚人的主要居住地。隋唐之际,俚人在粤东一直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杨世略是粤东最重要的大首领。据《旧唐书》所载,仁寿初,隋朝派出世袭南越大首领冼夫人之孙冯盎征伐潮、成等“五州僚”,冯盎因平僚之功被拜为汉阳太守,后随隋炀帝进攻辽东,迁左武卫大将军。
隋亡,冯盎返回岭南,聚众数万,占据20余州,自称总管。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粤东俚帅杨世略以潮、循二州之地,与冯盎同时降唐。可见,俚人不仅是粤东原住民,而且直至隋末唐初,势力还相当强盛,以至涯话区、潮州话、闽南话地区还曾一度完全处在俚帅的控制之下,投隋降唐,唯俚帅之命是听,唯冼夫人之孙冯盎之命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