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反常睡眠期的人,全身肌肉还受到抑制,呈麻痹状态,只有动眼肌出现活化,造成眼球在闭着的眼皮下快速左右移动,故此该睡眠期又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REM)sleep]。视力正常的人的梦都是彩色的,我们之所以难以确定此点,或感觉上像黑白,是因为人在做梦时记忆力变差,记不真切之故。
1、睡眠如何分期?做梦于何时发生?梦境是彩色的吗?
睡眠与做梦一向让人着迷,失眠与嗜睡更是现代人常见的问题;研究睡梦的历史几乎与人类历史一样长远,但一直要到20世纪初脑波记录法发明后,睡梦研究才进入科学的领域,让人有真正的了解。经由脑波记录,研究人员发现当睡眠由浅入深,脑波频率会逐渐变慢,振幅则逐渐增大,进入所谓“慢波”的深度睡眠,更有趣的是,每隔60-90分钟左右,慢波会被类似清醒时期的快波(高频低幅)取代,心跳呼吸频率也都有增加;但此时睡者仍处于深睡状态,更不容易被唤醒,故此有“反常睡眠”(paradoxicalsleep)之称。
处于反常睡眠期的人,全身肌肉还受到抑制,呈麻痹状态,只有动眼肌出现活化,造成眼球在闭着的眼皮下快速左右移动,故此该睡眠期又称为“快速眼动睡眠”[rapid-eye-movement(REM)sleep],如果将处于此期的睡者唤醒,他们十之八九会说正在做梦。快速眼动期为时不长,只有10-20分钟左右,之后又再进入包括慢波睡眠在内的“非快速眼动”(non-REM)睡眠期,
非快速眼动期加上快速眼动期,就构成一个睡眠周期。在一晚6-9个小时的睡眠中,可有4-6个睡眠周期反复,而且越到后面几个周期,停留在深度睡眠的慢波期时间会越少,快速眼动期的时间则有增长,人脑在做梦时,处于一种与清醒及慢波睡眠都不同的意识状态;此时人的记忆、时空定向及逻辑思考能力都变差,而由情绪及本能主导,同时还出现虚构性叙事及想象中动作,这也是梦境内容经常光怪陆离,让人匪夷所思的理由。
虽说梦境的内容不能以常理分析,但其素材仍是人在清醒时的意识经验,先天目盲者所做的梦,也就缺乏影像及场景,而以噪声、触摸的感觉为主,再加上情绪经验;甚至他们的眼球也不会出现快速移动的现象。视力正常的人的梦都是彩色的,我们之所以难以确定此点,或感觉上像黑白,是因为人在做梦时记忆力变差,记不真切之故,因此,色盲者梦里的色彩也与清醒时相同,除了少数全色盲患者外,不会是完全的黑白,而是视其缺失而定,分不清红、绿或蓝。
至于先天目盲者,他们的梦境连影像都很缺乏,颜色就更不用说了,处于快速眼动睡眠期的人,还有些有趣的生理改变,那就是同属于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活性会受到抑制,副交感神经活性则有增加。由于交感神经负责警醒与应变,在人清醒时几乎随时处于兴奋状态,难得休息,因此在睡眠期间休养生息是正常且必要的;只不过少了交感神经,会影响体温调节,造成体温下降,这也是睡觉时需要被褥保暖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