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欲横流的世界上不少有安于本分的老实人,他们自然有精神领域的巨大成功,却少有现实的殷切回报。在咨询中发现有这种情况的人对自己的批判毫不留情,诅咒自己的出身、低能和丑陋,甚至狠狠扇自己耳光,揪自己头发,就像《巴黎圣母院》中的神父,首先,“恶毒”者有强烈、深刻的自卑情结。
1、为什么会有说话那么恶毒的人?
在心理学家眼中,没有恶毒,没有罪恶。恶毒只是一种心理状态,是由于跟自己的关系处理不当造成的,所有客体关系的起点都是自己跟自己的关系。世界对待你的方式就是你对待世界的方式,最初是对待自己的方式,首先,“恶毒”者有强烈、深刻的自卑情结。其次,这种人会向内攻击自己,在咨询中发现有这种情况的人对自己的批判毫不留情,诅咒自己的出身、低能和丑陋,甚至狠狠扇自己耳光,揪自己头发,就像《巴黎圣母院》中的神父。
2、心狠手辣的人容易成功,还是慈悲为怀的人容易成功?
这个问题问得好,是心地善良,处事温和的老好人容易成功,还是残忍无情,心狠手辣的大恶人容易成功,皆不然,前者容易成名而难以成事,后者容易成事而难以成名,两者都无法谈为成功。两者取其中间,我认为心狠手辣和心地善良两种性格兼有,且善于因事而用的人更容易成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在中国古代,儒家就提出中庸之道(待人接物保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将不偏不倚,允直厥中视为为人处事,修养品性的人生圭臬,
见微而知著,将儒家修身养心的道理用在这里如何?当然可以,这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利欲横流的世界上不少有安于本分的老实人,他们自然有精神领域的巨大成功,却少有现实的殷切回报,“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可怜了世代歌颂为国捐躯的单纯可爱的屈原,付出了生命也没能引导楚国的先路,这个世界上也不乏狠心人,小到拖欠民工工资的包工头,大到肉林酒池,残暴无道的桀纣昏君,用心血做了坏事,享受了一时的潇洒快活,最后不是骂名随身就是身陨不详。
区分两者,东汉末年的曹操就把握了这个成功的中庸之道,出身官宦之家的他,灭二袁,杀吕布,北平马韩,南定刘表,统一中国北方,叱咤群雄,独立一方。论其慈悲之处,曹操下邳降关羽,将其收入曹营,极尽款待之能事,上马提金,下马提银,后来任其过五关斩六将也没杀他,最后关羽斩颜良杀文丑,华容道义释曹操,就是曹操心善的战利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