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旱之年必有大震,这个是有科学根据。大旱之年必有大震,这个是很实在的自然理论,大旱地面出现裂痕,而地震也是这些裂痕而造成的,另外有一个地壳运动。大旱之年除了地震以外,有火山喷发,有火灾的出现,台风也是比较强悍的,特别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今天是11月1号,在中国南方广东这里干旱也有一个月左右了吗?下面这个是今天晚上夕阳的天空图片。
大涝以后必大旱,下半年会不会干旱?
大涝以后必大旱,这个结论不一定正确,如果正确的话,就不会产生下半年会不会干旱的疑问了。下半年是否会出现干旱?让我们想起了去年的情景,是一种什么样的天气特征,虽然说去年与今年的天气有些不同,但却有惊人相以的一幕。2019年年初华南沿海地区降水格外的猛,一般4月初前汛期才会开始,可是从3月初雨水便多了起来,较常年提前了20多天,降水量较常年多了100mm左右,局部多200mm。
看下图:广州多雨,前半年降水竟然达2000多毫米,广西等地也出现的涝灾,由于华南地区相对长江流域面积小,河程短,并没有出现大的水灾,但反常的降水气候,确实让我们吃了一惊。长江流域梅雨也不是很均匀,梅雨是以暴雨形式展开,淮河流域还出现了空梅。从天气的炎热程度来看,长江流域梅雨期气温不是闷热的天气,三伏天重庆、南京、上海等地没有夏天的感觉,这种天气特征一直持续到7月底8月初,利奇马台风的出现打破了这种平衡。
2019年7月份还有两个台风生成,到8月初首先是范斯高开始扣动了板机,利奇马、罗莎台风助阵,偌大的太平洋海面上,三台风舞动,同台竞相,最后利奇马以超强台风从浙江登陆,一路狂奔,吸走了太平洋及南海水汽,一直到8月中旬结束,期间只是浙江、江苏、山东、辽宁等地降下大暴雨,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长江流域开启了干旱历程,踏上干旱之路。
华南地区自利奇马台风以后,持续到当年的11月份,连续3个多月也没有一次大规模的降水,之间虽然有一些台风登陆解干旱之饥渴,但降水仍然略显不足。最干旱是淮河流域,6月份空梅又逢台风登陆少,降水量非常可怜,翻阳湖地区干旱加重,大部分地区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干旱。为什么去年我国南方天气急转直下,华南地区由涝转旱,又牵扯到长江流域大旱呢?长江流域梅雨过后,我国天气进入了下半场,其表现是以台风为主控的天气特征,利奇马及范斯高台风吸走了太平洋上的水汽和热量,持续了近20天的平静期,中间除了东风波或副高南侧带来的水汽给华南地区带来降水,其余大部分地区降水很少,9月初又有一批台风如玲玲、法茜生成,虽然没有登陆到我国,却吸走了水汽,湮灭在日本海域和我国东北地区,去年东北地区台风雨较多。
今年到了7月底,副热带高压已经开始北跳至华北及东北地区,太平洋上盖子已揭开,台风快来了,7月份空台,积蓄了很多热量等待释放(上图),目前南海及菲律宾东海洋面上水温快沸腾了,达到了30~31度。积攒了这么多热量,8月份正在等待爆发,会生成更多的台风及强台风,这些台风路径是怎样的行进路线。如果与去年相仿,台风登陆的少,长江流域有可能由大涝转为大旱,所以说今年下半场的天气就看台风怎样表演了。
台风登陆不仅是沿线上产生降水 ,会影响方圆上百公里的降水,也是我国8月份最主要的降水类型,如果台风雨少,长江中下游就会形成伏旱。伏旱程度就看台风活动情况。从今年8月份天气预测来看,与2019年有相似的一幕,加之7月份空台,让人摸不着头脑,越想越害怕,由大涝转向大旱信号已露端倪……,但还有更极端方式,台风登陆的较去年多,这对于长江中下游防洪带来更大的铖危害,近期淮河流域还处于高水位,水库还没释放库容,如果有一个小的台风光临,这会让淮河下游灾情更为严重。
问一个老话题:大旱之后必有大震吗?可有科学依据和历史依据吗?
今天是11月1号,在中国南方广东这里干旱也有一个月左右了吗?下面这个是今天晚上夕阳的天空图片。大旱之年必有大震,这个是有科学根据。从2008年汶川的大地震开始,自己一直都在寻找这个答案,读经书看历史关注地震文化智慧,观察天空……上个月两广的地震,自己刚好有一次经验,亲身经历了地震前的两天的天空变化。在头条这里也看到同胞们的交流,地震过后会有中雨,这个是千真万确的事情。
我们可以从中雨这里着手,今天的夕阳广东西方出现一点的彩虹,而且彩虹的颜色很干燥,出现彩虹的天空,很快就会下雨了,不出三天的时间。大旱之年必有大震,这个是很实在的自然理论,大旱地面出现裂痕,而地震也是这些裂痕而造成的,另外还有一个地壳运动。大旱之年除了地震以外,还有火山喷发,还有火灾的出现,台风也是比较强悍的,特别是厄尔尼诺现象出现。
对于那些地震云与动物忐忑不安乱跑乱叫,没有什么根据,地震过后下中雨就是实在的东西,今天晚上出现了比较干旱的一点彩虹,不出三天,中雨肯定有的了。地震大摆前十秒钟会出现好像大货车开过的样子,隆隆隆隆的响,听到了这个同胞小心,大家要特别注意防备地震了。今天提出这样的提问,刚好也做这样的回答,一问一答刚好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