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的象,是《易经》中的一项主要内容。《易经》中的象又分为卦象与爻象,易经知识,《易经》原著、注解类、阐释类书籍,以及《易经》各种术数类书籍,我看过的书,摞起来大约近2米高,总体看,对《易经》六十四卦、易传的相关知识,有一定的阅读、理解、研究、思考和认知,对易经术数的八卦术、六爻、四柱、梅花易数、相术、堪域、奇门遁甲、六壬类书籍,有所阅读、学习、理解,有的懂得了其基本理论、方法,甚至个别术数有一定的操作经验积累。
1、如何理解《易经》中的精髓?
《易经》的精髓,当然是易。研究易经如果脱离了易,必然会走歪了,易是动态、变易、变化的规律,经是经典、要义、精髓。这就说明研究易经就要研究易经的动态规律,大自然的规律、宇宙万物天地人、太极、阴阳、发生和正在发生、变化和正在变化,世间万物百态都有规律和变化的轨迹及变易的方向和痕迹。易经就是变易变化发展的规律内在联系点的经典、精华和动态发展变化的精髓就是天书!老祖宗就是要把方法隐藏,为了不泄露天机减少天谴!所以易经难学难懂不为一般人所能,这也是天意!,
2、如何理解易经中的“象”?
《易经》中的象,是《易经》中的一项主要内容。〈系辞〉有:“易者,象也”,“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易经》中的象又分为卦象与爻象。卦有卦象,爻有爻象,设卦是先有爻象,然后才有卦象。〈系辞〉中有“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故爻象即阴阳,爻象只有两种,也就是组成八卦的基本符号即(——)阴爻与(一)阳爻。
阳爻象阳,象天、象父、象君子阴爻象阴,象地、象母、象臣民根据〈说卦〉中归纳八卦之象为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又如乾卦中:天时为天,冰、雹,地理为西北方、京都、大郡。人物为君、父、大人总之,八卦中的象,代表的物象非常之多,天地之间万物无所不包含其中,
3、《道德经》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与《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们在意义上的区别是什么?
个人认为,道德经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侧重于世界观,在于动中生静,阐述宇宙万物由来,本源的问题,根的问题。简言之,万物皆由一而来,一生万物,至于一为何物,大者可以为混沌,小者可以为微尘,你能见到的源头就是一,专家,教授见到的是他的一。一者,一生万物,万物归一,有日月星,有天地人,细如尘埃,广至无垠。
老子所意,道在于心,随心所欲,一为何,二为何,三为何,千年万解,万变不离其宗,万物有源,源起于道,道始于一,易经中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相,四相生八卦侧重于方法论,侧重于事物运行变化之理。其实换作现代语言,就是简单的辨证方法,如下想就对了,事物产生,总有正反两面,正反两面相互作用,增加变化,可以产生四种变化,四种变化再次以正反相互作用,可以产生八种变化,然后,然后有六十四卦,三百多爻,爻变再生,变化无穷。
所以道士要羽代而登仙,主修道德经,究宇宙之源,顺乎自然以求长生,与和尚不同,道士为求长生而舍世情,隐乎深山,独守穷庐,甘之如饴,和尚为度苍生而起广厦,沿街托钵以为范,坐地纳金以肥寺,各取所需而已,至于易经,善变而通世情,多象以合人意,于街头替人寻物,一观前程则作用明显。当然用之一道,变化万千,易经还可用于计算机理论,仔细一想,易经变化是不是有点像二进制呀,
4、到底该怎样理解中国文化思想中的阴阳五行?
阴阳五行虽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阴阳二字:文明世界,含义深刻,有阴就有阳,有黑就有白,五行中包含着金木水火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反克金木水火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阴阳五行四字,以我个人的理解很简单,就是一定要保持平衡平稳团结友善的意思,在这个宇宙中,自然法则是不能随意改变违背天意的,不然的话会物极必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