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是贵州省省会,作为中国行政区域名称,始自明朝隆庆三年(1569年),当时将设在现今贵阳的程番府改为贵阳府,自此贵阳之名一直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早在贵阳府建立前100年,“贵阳”这个地名已经出现,古代贵阳盛产竹子,许多地方以竹命名,又因“竹”与“筑”谐音,故贵阳简称“筑”。
1、贵阳哪里有好吃和好玩的地方?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外出旅游无外乎就是游和吃两件事,说到贵阳的美食,我个人认为最好吃的就是“凯里酸汤鱼”和“赤水黑豆花”。凯里酸汤鱼:凯里酸汤鱼是贵阳当地人给我推荐的一道传统美食,它是用番茄、高汤和香料木姜仔等食物熬制成的橘红色的酸汤里,再加入我们事先选好的黑江团鱼,配上适量的蔬菜,就成了一道美味的凯里酸汤鱼,那种独特的味道、好看的色泽搭配在一起,真的是又好吃又好看,说芳香四溢一点也不过分,
苗族的传统美食中离不开“酸”,这是因为聪明的苗族祖先,在当时缺少食盐的情况下,发现吃“酸味”的食物,可以让因为缺少食盐而日渐消瘦的人们强壮起来。后来的苗族人就开始越来越喜欢吃酸了,赤水黑豆花:赤水黑豆花是我在贵阳吃到的第二道美食。那天我是很随意地走进了一家小店,老板娘推荐说她家的黑豆花很好吃,来一份吧,看我在犹豫她又说,豆花是我们店自己做的很新鲜的,
黑豆花端上桌了,我开始还不以为然地认为不就是一锅豆腐、蔬菜吗,没想到锅里面大有乾坤,原来这是用鸡汤煨制的锅,里面有鸡肉、排骨、火腿、竹笋、青菜等很多种配菜,汤很好喝,里面的豆花和配菜也很好吃。我忍不住对着老板娘夸她推荐的锅好吃,我很喜欢,老板娘听到我的夸赞也很高兴。说完了好吃的我再说一下好玩的在贵阳我感觉最有意思的是黔灵山公园的猴子,
我们是在一场大雨之后来到黔灵山公园的,一路沿着台阶上行,很快看到一群大大小小的猴子或蹲在台阶上,或趴在栏杆上,使劲瞅着游人想要吃的。我前面有一位男士逗猴子玩,只见他刚拿出一大把花生,立刻就有好几只猴子向他冲去,男士见状立刻又把手里的花生扔到了远处,猴子们又灵活地调转方向,飞奔向远处的花生,猴子们快速跑动的“呼呼”声,把周围其他的游人吓了一大跳。
2、贵阳为什么叫贵阳?有什么历史渊源吗?
谢谢邀请,贵阳名称的来历,是因为在城市北面有一座贵山,而城市就位于贵山南面,也许是南面属阳面(与阴相对),至于贵山,我还真没去仔细考证过它的具体位置。记得八九十年代位于北面的省府路还有一个贵山饭店,后来那里搞开发,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据我了解,贵阳的历史不是很长,也就是从宋代开始有人居住,这一点从城东的几座宋代墓葬就可看出,在没有比宋代更早的了。
说起来贵阳还没有贵州兴义、赫章、务川等地的历史悠久,那几个县市在汉代就有人居住了,从七八十年代考古发掘出的汉墓就可看出,也没有遵义的历史时间长了,因为遵义原来属于四川,只是在清代才划归贵州。贵阳城市(老城区)不大,从南到北也就七八公里,东西宽也不超过五公里,城的周围是山,属于一个高原盆地。最早的建筑大概就是位于南明区南明河上的甲秀楼了,记得是明代1598年建成的,几经损毁重建,现在是贵阳市的旅游景点,也是贵阳的一个标志性建筑,
早时候贵阳有“九门四阁”:大南门、次南门、大西门、威清门、六广门、北门、红边门(也叫洪边门)、老东门、新东门。四阁有文昌阁、玉皇阁、灵官阁和皇经阁,贵阳七八十年代只有两个城区,即云岩区和南明区。经过几十年发展,现在已经有六个城区了,除云岩和南明区,还有花溪、乌当、白云和观山湖区,城市面积扩大了好多倍,
现在的贵阳有着“林城”的美誉,2014年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城市”,全年平均气温24度,森林覆盖面达到百分之六十以上。气温最高的八九月也就是32度,也不是每天都保持,只有大概一个星期左右,时不时的还下点雨,所以还真对得起“爽爽的贵阳”这个称呼,每年四月到十一月,都是比较适合旅游的,现在每天都有外地人过来,感受贵阳凉爽的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