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 > 起名知识 > 起名经验 > 为什么百家姓这样排,百家姓为什么这么排

为什么百家姓这样排,百家姓为什么这么排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0 07:23:48 编辑:运气知识 手机版

每4字为一小句,每8字押个韵。由哪些字入韵呢?前32个单姓,找了4个韵脚,王,杨,张,姜,韵尾是ang。这样,王字排在第八位,算是第一个韵脚,否则的话,要排在第十六位了。2.百家姓参照当时人口普查的资料,确定“王”姓是天下第八大姓。其中,赵是家天下,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所有黎民百姓,姓氏人口数量,不会高于赵姓的了。

国姓第一位,枝繁叶茂。钱居第二位,多亏了越王勾践励志卧薪尝胆,从春秋时期,延续到大宋,钱姓人口众多,仅次于国姓了。孙、李、周、吴、郑姓之人,也跻身大姓之列,依次排在第三至七位。第八大姓氏呢?恰好落在“王”姓身上。3.王姓,还肩负着治理国家安定城邦的作用。做了皇帝,称了大王,升官发财,份子少不得大王的。

王,第八位,八谐音要发。合在一起,本王要发,图个吉祥,王姓必须排在第八位。据说,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做了八贤王,老百姓也有意把《百家姓》姓氏中的“王”,排在第八位,传承下去。宋朝家天下,最终还是要传给太祖这一支的,太宗则无福久留了。由北宋过渡到南宋,高宗赵构一支,正是太祖的后代。治国安邦,正统说坚定地把“王”排在第八位。

4.百家姓并非一成不变,它也是社会的缩影。从单姓按旺族优先与小姓列后开始,到复姓逐个整理,《百家姓》才出炉。时代变迁中,姓氏有一跃成旺族的,也有走向衰落甚至消亡的。 以新中国大姓排列为例,2000年及以前,还存在着“张王刘李成,天下一半人”的说法,全国五大姓依次为张①王②刘③李④陈⑤。王姓可是排在第二位。

2010--2019年间,全国普查的结果,大姓的顺序又微调了一下,“李王张刘,陈杨黄赵”,又成新一轮百家姓了。王姓还是排在第二位,而不是宋代的老八了。所以说,事在人为,封建社会天地君圣师思想禁锢太多,王姓老八地位一直没变,使用至解放前。如今,《百家姓》《千字文》《朱子家训》等作为读物,扬长避短,因势利异,才更有积极意义。

我最近学到了百家姓,为什么赵排第一,因为作者姓赵吗?

百家姓,北宋年间编辑。相传;当时由浙江一钱氏编写;因,宋,为赵家天下,‘’赵‘’为国姓,‘’钱‘’只能次之,排为第二;才有了: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以便于朗读韵口。明,有:‘’皇明千家姓‘’,以‘’’朱‘’姓为首。清,有:‘’御制百家姓‘’,以‘’孔‘’姓为首。但,社会上仍然流行北宋‘’百家姓‘’至今。

在百家姓排名中,你的姓排第几?你觉得这个排名准不准?

“百家姓”成文于北宋初期吴越地区,“赵钱孙李”之所以排在“百家姓”的最前面,主要是北宋的皇帝姓“赵”的缘故。而吴越地区,是吴越国国王钱俶的地盘,在当时,吴越国与北宋联合灭了南唐,所以“钱”姓就排在了第二。又因吴越王妃孙氏,“孙”姓就排在了第三。当时南唐与吴越国相邻,国王姓“李”,所以“李”姓,成为百家姓第四位。

从首个姓氏来看,当时的北宋应该还没有统一全国,且作者应该是吴越人。由于,南唐和吴越最后灭亡,所以他们的姓氏就靠前一些。“百家姓”原文收集了姓氏411个,后来又增补了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作者采用的四言体例,除了第一排可能是有影响力的姓氏,其他排列方式,应该是为了押韵,便于朗读。像“赵钱孙李,周吴郑王。

”这些在吴越地区非常常见的姓氏。尤其是吴姓,起源于吴越地区。像周总理和鲁迅(周树人)都出生于吴越地区,说明哪里的周姓在当时属于大姓。郑姓在闽南和吴越地区也非常常见的姓氏,我们最熟悉的郑成功和郑板桥就在那边。所以,靠前的姓都靠近吴越。而后面一些的姓氏,除了作者接触到的,应该排名不分先后,最主要的还是为了押韵。

举例:“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最后一个字是不是都押韵“ang”,押韵是为了便于朗读,便于记忆。《百家姓》与《三字经》、《千字文》并称“三百千”,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这是给小孩子读的,所以很有必要押韵。且和诗歌一样的形式,朗朗上口。在那个时代,地位高的肯定排前面,而不是按照人口的多少。

所以,不存在排名准确不准确的争议。我的姓氏刚好排在第一句的倒数第二个,大家应该猜到了。所以,就不用说了。上次还专门解释了一下自己姓氏的来源。中国的姓氏源远流长,人口随着不断的迁徙,分布也比较广。不过从《百家姓》来看,作者是吴越人,所以对靠前的姓氏,接触比较多。当然,除了第一句的姓氏排列在当时是按照地位的高低排列,后面出现的姓氏,还是为了押韵。


文章TAG:百家姓为什么百家姓这样排百家姓为什么这么排

最近更新

起名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