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本地儿女给父母准备寿衣的传统禁忌风俗。我是绛州四妹,我来回答父母的寿衣什么时候准备好,寿衣作为传统服装也是有很多讲究的,自古以来就有早备寿衣可以给老人祛病祛灾,添福添寿的寓意,特别是在闰年准备更为适合,很多朋友都会有这样的疑问,对于什么时间买寿衣比较纠结,很多人会对准备寿衣纠结抗拒其实也是一种回避,不愿面对亲人死亡这件事情。
1、尸体僵硬如何穿寿衣?
我们这给去世的人穿寿衣是有讲究的,一般是亲人帮助死者穿寿衣,穿衣时亲人不断地喊着去世的亲人,并告诉他要穿衣服了,叫着叫着本来僵硬的尸体慢慢软化了,关节也能活动了,好象很配合穿衣服一样,一件不可能的事奇迹般的完成了。你们那里是这样穿寿衣的吗?其实亲人穿寿衣并喊叫去世的人才能穿寿衣是很有科学的,为什么呢?因为现在判定人死亡一般是心脏停止跳动为准,但医学研究表明,心脏停止后脑神经一般还没及时停止,只是不能有效地指挥其他神经络反应了,穿寿衣一般在心脏停止后第一时间内要办的事,在亲人的呼唤抚摸下,部分没完全死亡的脑神经还是有点反应的,所以在穿衣人的配合下,不可思议的寿衣就穿好了,因此民间迷信说人要通过七七四十九天才是真正意义的彻底死亡,主要是脑神经要在心脏死亡后几天后才死亡,
寿衣,就是明朝的服装。清朝时,由于汉人不满清朝政府外族的统治,死后也要回到明朝去,所以穿戴都按明朝样式装殓,意思就是不这样就没脸见祖宗了,表示爱国,现在是新中国了,虽然那时的习惯流传下来成习俗了,其实就按现在喜欢穿的衣服装殓就行了,没必要再按清朝时候的习惯了。不仅寿衣是明朝的样式,冥钱也是明朝的,外圆内方的铜钱在民间叫明钱,人死后撒的的纸钱不就是这样的样子的,北方是一个个圆形白色的纸铜钱,南方是一张张黄纸上打上一排排的外园内方的印痕,都是仿照铜钱的样子,因此人死后用的也是明朝的钱,表示不满清朝统治,死后要回到自己的国家去,穿自己国家的衣,用自己国家的钱,
2、父母的寿衣什么时候准备好?
我是绛州四妹,我来回答父母的寿衣什么时候准备好?二十多年前,我嫁给老公的时候,婆婆就六十多岁了,貌似她的寿衣应该是六十岁的时候,就准备好了。老传统了,以前老人的寿衣都是过了六十,闺年时,就可以准备了,准备的早,也预示着可以加寿,婆婆是个能干人,听大姑姐她们说,婆婆的寿衣,每一件都是婆婆一针一线自己缝制的,做工细致,很不错的,
这不,二十多年过去了,婆婆今年也有八十六岁的高龄了,看来早准备寿衣加寿,不是迷信,也真有点可信度的。也就今年七月份,婆婆因洗澡着凉,引起发烧几天不退,吓坏了儿女们,眼着形式不妙,我和大姑姐她们商量,把妈的寿衣拿出来晾晒晾晒,有什么短缺的,趁今年是闺年,也好添置一下,这不,趁天气晴朗,晾晒了一下,又让裁缝做了一件夹袄,还有其它几件小件,及时给婆婆用了药,没想到,还真灵,婆婆的烧退了,又正常的吃东西了,我们悬着的心才算落了下来,老公他们该上班的上班了,一切又恢复正常。
3、大家说老人健在的时候,可不可以提前给他们准备寿衣?
各地风俗可能不一样,我们这传统是女儿给父母准备寿衣老帽寿被,自已或儿子备棺材,一般是五十岁后,女儿女婿就该给准备这些妆老的东西,六十大寿时奉上。平时是不送这些东西的,如有两个女儿就商量各管父母中的一个,或你置办这样她置办哪样,共同凑齐备。过去是手工缝制,布料多绫锣绸布,不用缎子,缎子谐音“断子”,不吉利,
制作妆老的寿衣类,不能让孕妇拈手,孕妇拈过手亡人去阴一间路上沉重,背不起。不过这都是说法,现在花圈寿衣店多有成品一套数齐,谁知道制作过程孕妇拈过手没有?一般六十岁大寿女儿未备奉,就是病重或逝去时由女儿女婿备送,在平时一般不送老衣老帽等妆老物有的没有女儿,也有平时关系好的亲侄女为叔伯婶娘备老衣老帽的,这就是本地儿女给父母准备寿衣的传统禁忌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