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质太岁(石太岁或母太岁)、肉胶质太岁(土太岁或公太岁)、不成形太岁(水太岁)。软绵石太岁,硬质石太岁,化石石太岁,刑太岁,又称“偏冲”,自己的出身年和当年所属的生肖相差三年,那就是刑克,就是和流年太岁“偏冲”,太岁形态各异,没有统一的模样,从外观上看每一块太岁都是独一无二的,世上无法找出两块完全相同的太岁。
1、太岁究竟存在地球多少年了?
谢谢邀请。太岁,俗话叫肉灵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其奉为“本经上品,”称其可轻身不老,延年神仙。早在四千年前的山海经也有对太岁的记载,其太岁这个名称也是出自山海经,那太岁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现代科学家认为太岁是一种大型黏菌复合体,但其细胞结构为何形成和为何聚成如此规则形态,以及它的医药价值仍然是个谜。
在几十亿年沧海桑田巨大变迁中,许多物种都湮灭了,绝种了,而太岁却能繁衍至今,可见其强大的生命力是无与伦比的,它生长于地底20-100米的厌氧环境中,生活于土壤中,靠水存活,所以放在水中不会腐烂、变质。同时,这种粘菌主要靠孢子、菌丝繁殖,活性很强,随意切割都能够再生,但是绝非大家传说的无止境生长,如果能够快速生长就自然不会稀有了。
这里要提一下,厌氧的生物几乎都是从恐龙时代幸存下来的物种,历经数次大灭绝,因为这种原因或者一开始就生活在地下深处,现代科学发现,肉灵芝是介于原生物与真菌之间的大型粘菌复合体,其结构不是由单一的细胞构成,而是由细菌、粘菌和真菌三类构成的一个聚合体。研究证明,肉灵芝是以细菌、酵母菌、霉菌狍子等微小生物为食,以纤维素、几丁素、甲壳质等为营养,肌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核酸以及假丝酵母菌和白地霉,
它的细胞中含光合色素。按照《生命起源及进化谱系图》分析,它的位置应在菌类植物和原生物、动物之间,既有营养体又有实体,可惜的是该生物进化到此种程度后,因受外界光的限制,停止了进化。因此生物专家称它为“盲支”,处于生命演化的一个岔道口上,往左会发展到植物界,往右就会向动物界发展,原地不动就会变成像蘑菇灵芝一样的真菌类,为自然界中非植物、非动物和非菌类的第四种生命形式,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古生物活体标本,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祖先。
2、“犯太岁”中的“太岁”究竟是什么?
这回呢,咱们说说太岁,唉,咱不是有句俗话吗,叫“太岁头上动土”,那意思呢,就是你自不量力,触犯那些超出你能力范围的事儿或者是人,这句话呀,咱们常说,但是这太岁到底是什么呢,好多人说不清楚。有人说了,“我知道,之前电视里报道过,说是有人挖到过,唉,跟一大块肉似的,你剌下一块儿来,它还能长出来,说这就是太岁,
”有的人呢,还引经据典,说,“我看过《山海经》,那里边有描写,说它是‘食之尽,寻复更生如故’、‘食一片复一片’。而且郭璞还给注解了呢,郭璞说‘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这不就是太岁吗?”这个呀,狗带嚼子-胡勒,《山海经》里确实有这样的描写,但人家可没说这就是太岁,《山海经》里边管这个东西叫“视肉”、“聚肉”或者是“肉芝”,
那《山海经》里确实出现过太岁这个词儿,但那是说天体的,唉,说天上的星星的。在古代呢,中国有一种历法,它是按照木星来制定的,这个木星呢,绕太阳一圈大概是12年,所以古人把管这木星呢,叫“岁星”。古人认为这岁星是掌管农业的星官,唉,咱们中国古代是农耕型社会吗,所以这岁星的地位是非常的高,可是这岁星,也就是这木星呀,是从西向东转,跟这太阳呀,月亮呀,他都反着,您看这太阳也好、月亮也好,包括那北斗七星,他都是从东往西转,所以咱们这个黄道十二宫也是从东往西排列,多说一句啊,咱们中国的这个黄道十二宫可不是那白羊座、双子座什么的,那是西方的。
咱们的黄道十二宫呀,又叫十二次,它跟那十二地支是相对应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戊己庚辛”,唉,十二地支,那这岁星的运转方向跟这黄道十二宫的运转方向反着怎么办呢?唉,古人也有办法,他假设了一颗星星,哈,本来没有,虚拟出一个不存在的星星,称为“岁阴”,又叫摄提、太阴或太岁。那它运行的方向呢,与岁星,也就是木星呀,正相反,从东向西,十二年运行一周天,每年行经一个星次,运行到某星次范围,就用“岁在某”来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