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也会在自己身上看到贾瑞,看到薛蟠,看到自己堕落或沉沦的另外一面。一本书,可以让你不断看到“自己”,这本书才是一本可以阅读一生的书。《红楼梦》多读几次,回到现实人生,看到身边的亲人朋友,原来也都在《红楼梦》中,每个人背负着自己的宿命,走向自己的命运。或许,我们会有一种真正的同情,也不再随便说:喜欢什么人,或不喜欢什么人。
经文为什么要用‘’如是我闻‘’四个字开头?
在中国,凡是我们看到的佛经。开头的第一句话前面,必然有四个字,那就是:“如是我闻”。为什么每一部佛经都有这四个字呢。因为佛经并不是释迦牟尼佛亲自写的。而是由佛涅槃后弟子们记诵出来的。佛涅槃那年,以摩诃迦叶为首的五百弟子集会在王舍城外的七叶窟,将佛一生所说的言教结集起来,以传后世。当时由阿难诵出佛所说的经;由优波离诵出佛所制的僧团戒律;由摩诃迦叶诵出关于教理的解释和研究的论著。
经、律、论合称三藏(zàng)。把经、律、论分为三藏,同我国把经、史、子、集分为四库是差不多相同的分类。阿难是佛祖的堂弟,跟着佛祖也出家了,他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誉为多闻第一。由于经常在佛祖面前听佛祖讲经,而阿难本身就是个博闻强记、记忆力超强的人,佛祖讲的经,他每一部都能够背诵出来。所以,在结集三藏时,佛经是由阿难诵出。
长妈妈给鲁迅买的《山海经》是一部佛经故事书吗?
《山海经》现在知道的最早的版本是西汉的刘向和刘歆校勘的。至于作者可能是禹,伯益。记载的是关于禹别九州的事,伯益则是把生物进行善恶分来。司马迁也是有记载的,并采纳其中的描述,当帝尧之时,鸿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其忧。禹乃遂与益、后稷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等等,可以看出司马迁也是有采用和研究其中的内容的。
佛经的来历:释迦摩尼涅槃之后由弟子口耳相传,又过一把多年,才整理成文字流传于世。这个大约是公元前500年左右。《山海经》大约在夏朝,《山经》:写于距今4400-4500年期间,记录了此时间之前的所有地理、礼貌、文化、鬼神祭祀等。《海经》:写于距今3400年左右的时间,在《山经》之后1000年。两个系统的书籍内容内有任何联系,著作者也没有任何联系。
佛教里为什么有许多经书都自称为“诸经之王”,这是古代写经人在相互之间无法沟通造成的吗?
其实在佛经里被称为王的经书有好几部,如《华严经》《妙法莲花经》《楞严经》《无量寿经》,我有时也纳闷到底哪一部才是诸经之王呢?很遗憾的是小女子我资质不够慧根微浅,无法做到契入大觉世尊的无上妙智,更没机缘和时间博览群经。可是依我的理解古代高僧对译经是非常严谨的,哪怕一字都不会译错就是怕遗害后来学佛人走入歧途。
译经是翻译不是写经,能被赞叹成为经王的肯定是一部大的圆满的佛经,在义理上一定是具有总慑一切义的含藏一切法理的经典。《华严经》我在书店略略看过,只觉得它光芒万丈不是我能理解的,《妙法莲花经》被喻为佛陀的顶上摩尼宝珠,我只读过一遍,当时还发愿世世护持此经,这部经也是成佛的经典,破除了小乘人的法我二执,让小乘人相信自己也能像大菩萨那样成为无上妙觉。
《楞严经》被称为开智慧的楞严,全称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我最近也在学习此经“这部经称为佛顶说明其份量之重含义深广,唯佛与佛方能究竟理解。彻底摒弃了意识心下的那种止观,用舍识用根的方法去观照一切。《无量寿经》是我本宗修学的要经,佛在此经中称阿弥陀佛为佛中之王,又称“与此经中生导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