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64卦,针对64卦,孔子提出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的结论。那么太极之前是什么呢?②②题主取名为无极,何谓无极?先人认为,天地未判之前,其名叫混沌→也就是乾坤未分,日月星辰未生之时。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无极”“太极”的由来。
什么叫无极生太极?
何叫无极,就是没有始终,无所从来也无所过去和以后。可无穷大,可无穷小,是无限,是自然的属性。是混沌一片,气、形、质具而未分解。无所谓阴阳,无所谓有无。一切都是一个有机和谐的整体,是天地万物运动的归根。是无极一个有机整体自然存在就会生出太极,也称道生一。太极就是大到极点,大到极点阴阳就会分化。严格地说是生运的规律,是恍恍惚惚有象有物的元气层。
是阴阳互生、互化、互返的运动中,而又自生、自化、自返。使阴阳各自至“极”,再现阴阳的本体。阳中阴,阴中阳分别是阳和阴的本体,是阴阳全息再现。阳中阴的鱼眼是阳的全息,阴中阳的鱼眼是阴的全息。阳中阴和阴中阳分别是阳和阴之胎。胎就是既为原来层次的运化结晶,又是新一层次的生发能源。同时我把悟空邀我回答,什么叫太极,就合并回答了。
无极和太极有什么差别?出自何处?
出自道法自然。不想多说。还得说,太极最早出现在伏羲先天八卦,纪年月日時法,后又制成一夫一妻婚姻法。震巽对换就代表婚姻法。乾阳极,坤阴极两仪也,太极是两极的统一。乾一坤八,二兑与震五平齐,离三与坎六平齐,巽四与艮七平齐,由一二三四至五六七八∽就是太极图的走问,现有的太极图由于各家的需要各有造形,所表达的内容各不相同,一家之谈不能取代另一家之言,顾名思意,阴阳之极互相转换,所谓太极生两仪,多数都迷在生这个字上。
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请问,无极是由什么组成的?
题主问的有些恢谐,只可简要作答:①《周易,易传》中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段行文中心大意是自有了天地之后,就产生春夏秋冬四时变化,由于四时的变化,就产生了天,地,水,火,山,泽,风,雷这八种自现象。那么太极之前是什么呢?②②题主取名为无极,何谓无极?先人认为,天地未判之前,其名叫混沌→也就是乾坤未分,日月星辰未生之时。
在上无风云雨露,不过杳杳而冥冥。在下无山川草木。不过昧昧而昏昏。这大概就是无极之状态。若干年后,一气盘中结,于是→太易生水,太初生火,太始生木,太素生金,太极生土。以上是古代先人们对无极演变到太极的认识。③用现代科学的天体物理学解释,题主所谓的无极,应该指的是宇宙中银河系→太阳系还来形成的那个时期。。
什么叫无极而生极?与《老子》的“同出而异名”有什么关系?
“无极”是易经的术语,确切地说,“无极”是孔子及其后辈们学习易经以后提出的观点。易经有64卦,针对64卦,孔子提出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乾坤”的结论。乾坤则是承载万物生长的母体。所谓的“极”指的是界限的边缘,比如天的边缘,地的边缘,孔子通过无极和太极想表达的就是自然界生存法则。
万物生命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存活,需要空气、食物、水,那么,这些东西有从哪里来,需要刺激他们生存的条件,这个条件要求在综合平衡的状态中存在,这就是“两极”即阴和阳。阴阳又从哪里生存?从人们掌控不到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无极”。这就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无极”“太极”的由来。老子《道德经》的”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这句话是解读易经理论的。整部《道德经》都是在娴熟了解易经的基础上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结和感悟,也可以看成是对易经的解读。老子此句话中的“无”和“无极”、“有”和“太极”还不是一回事。老子的“无”是建立在当时肉眼看不见、听不到、闻不着的状态。“有”则和“无”相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