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给刘邦赶车的老司机夏侯婴,曾经在战场上救过刘邦的命,还顺带救下了后来的汉惠帝刘盈和鲁元公主。因为这份恩情,在汉朝建立之后,夏侯婴一直担任“太仆”这一职务,主要掌管马匹和车驾,不管是是刘邦时代、吕后时代还是汉文帝时代,都是这个职务,可谓稳如磐石。三国时期,夏侯氏中有一支和曹操的家族联姻,所以当曹操起事之后,这一支的夏侯氏族人纷纷投靠曹操,其中也出了不少名人,比如夏侯渊、夏侯惇、夏侯霸,还有曹操的女婿夏侯楙等等,都曾在曹魏阵营中掌握大权。
但是,后来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了曹爽,掌握了朝政大权,而作为曹氏亲信的夏侯氏自然也遭到了残酷镇压。比如,夏侯渊的儿子夏侯霸就因为害怕被杀,逃到蜀国去了。夏侯玄密谋杀司马师,结果事情败露,被诛杀了三族。总之,夏侯氏的人在司马家族掌权之后受到了残酷的迫害,很多人为了逃避灾祸,于是就不姓夏侯了,改为别的姓,比如说改姓“夏”或者“侯”。
所以,三国以后,就很少听到夏侯氏出什么名人了。时光荏苒,到了现在,姓夏侯的人数量还是在急剧减少,比如我们村本来大部分是姓夏侯的,但现在拿出身份证来看看,还是写着夏侯的已经很少了。我根据切身体会,分析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我这一辈,和我父亲这一辈人,出生的时候,社会风气对复姓有偏见,很多人觉得复姓的人怪怪的,因此很多人就不愿意姓夏侯,而是主动改成了一个字的姓。
比如我有一次在火车上碰到一个人和我聊天,当那人知道我姓夏侯之后,非常惊奇,好像看怪物一样,上上下下打量了我好半天,然后冒出一句,“四个字?你是日本人?”搞得我哭笑不得。解释完了之后,他一路上还是不停地啧啧称奇,说自己几十岁的人了,第一次见到复姓的人。第二,姓是两个字,名是两个字,那么加起来就是四个字,很多时候办事不方便。
尤其是在网络和计算机还不是很发达的时候,四个字的名字经常给生活带来不便。比如我上大学的时候,当地给我上的大学要发函,因为是电脑打印的,所以就出了差错。当地给大学发去的函上,我的名字是“夏侯X”,而当我毕业后学校给当地发回来的函上写的是“侯XX”。结果,导致我户口无法在当地落下,最后到几千里外的学校又跑了一趟,开了个证明,这才解决。
一路上的开销暂且不论,时间上也白白浪费了一周。第三,复姓太容易出错。不知道有没有人注意到,夏侯的“侯”字中间是没有那一小竖的,但是很多人不注意就会写成“候”字。有一次我去银行办理银行卡,柜员给我填信息的时候,就写成了“夏候”,当时没发现,多年下来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但是,后来手机的功能强大了,可以在手机上开通手机银行时出了问题,因为银行里的名字和我身份证上的名字不一致,所以不能手机转账,只能去营业厅取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