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起名 > 起名知识 > 起名经验 > 巨大的石头在哪里,石头又是从哪里来的

巨大的石头在哪里,石头又是从哪里来的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8-17 08:52:28 编辑:运气知识 手机版

显然,类木行星的表面接近于气态和液态,内部结构则是复杂的岩石结构,与类地行星的整体固态“石头”大不一样。纠正一下题主的说法,宇宙中大部分行星并非石头,而且那些也不是“石头”,宇宙中的星云被誉为“造星工坊”,它们是由大量星际的大量稀薄的气体尘埃等物质汇聚成的天体。

1、地球上最大的单体岩石是在哪里发现的?

地球上最大的单体岩石是在哪里发现的

如果问地球上哪块石头最大?那答案实际上就是我们的地球了,因为我们的地球本身就是一颗岩石星球,地球的地壳本身就是岩石质地,虽然地壳可以分成很多板块,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方经常发生地震和火山,但实际上板块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缝隙,板块交界处的岩石结合的很紧密,我们甚至可以说地球的地壳本身就是一块球形岩石。那么在这一层岩石的下面是什么呢?地壳的下面是地幔,实际上地幔也是岩石,只不过是处于半熔化的状态,

地幔的下面是地核,我们也可以说它属于岩石,只是这里的重金属含量多一些。但是地球上的人类生活区却大都是土壤层,并非地壳的岩石,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土壤也可以看作是岩石经过风吹日晒、水流侵蚀变成了粉末状,又由于动植物的生长而掺杂了很多的有机物才形成的,所以土壤其实是岩石的衍生物,不过可能很多朋友会认为地球上最大的单体岩石是澳大利亚的艾尔斯岩石,这么理解也不错,我们可以认为它是存在于地面之上的最大单体岩石,这块石头露出地面的部分长有3公里,周长9.4公里,高348米,地质学家测量发现地面之下还有约6公里深,大小竟有几十立方公里。

那么这块岩石是从哪里来的呢?难道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陨石吗?还真不是!地质学家推测认为,艾尔斯岩石形成于4.5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导致岩石层破碎,形成了单一岩石,后来受澳大利亚阿玛迪斯盆地的地壳运动影响,艾尔斯岩石向上推起,突兀底显现于澳大利亚北部的荒原之上,由于含有铁等多种丰富的矿物质,每天随着阳光的强度和照射角度的不同,该岩石还会有不同的颜色变化,非常的神奇炫目,

2、宇宙那么大,大部分行星都是石头,问题来了,石头又是从哪里来的?

宇宙那么大,大部分行星都是石头,问题来了,石头又是从哪里来的

纠正一下题主的说法,宇宙中大部分行星并非石头,而且那些也不是“石头”。“行星”这个名字,顾名思义,是它们在宇宙中的状态如同行走,位置不固定,环绕着恒星运转,按照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于2006年8月通过的“行星”新定义,包括三点: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质量必须足够大,克服固体引力以达到流体静力平衡的形状(近于球体);必须清除轨道附近区域,公转轨道范围内不能有比它更大的天体。

由此,传统的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被踢出行星之列,有了新的八大行星之说,宇宙浩瀚,行星难计其数。目前人类发现的太阳系外的行星有几千颗,太阳系内行星共约70万颗,当然,必然还有众多尚未被发现的行星。行星的结构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人类一直在探测,收获不断,就拿我们熟知的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来说。根据形态和结构,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1)类地行星包括地球、水星、金星、火星。顾名思义,类地行星的特性与地球接近:距离太阳相对较近,体积小、密度大,由含氧、硅、铁和其他金属成分的岩石组成,它们的表面特征,与地球类似,都有一层硅酸盐类岩石组成的坚硬壳层,貌似固体岩石。例如水星,表面密布着环形山和沟纹,它由大约70%的金属和30%的硅酸盐材料组成,

再如火星,具有橘红色的外表,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类地行星的结构大致相似,都由核、幔、壳的圈层结构构成,其中壳和幔主要由硅酸盐岩石构成,核主要由铁构成。2)类木行星包括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顾名思义,类木行星的特性与木星接近:体积大,密度小,主要由氢、氦、氮和其他轻元素组成,挥发性元素较多。

显然,类木行星的表面接近于气态和液态,内部结构则是复杂的岩石结构,与类地行星的整体固态“石头”大不一样,行星的形态和结构是如何形成的?简洁、通俗地说,行星是伴随恒星形成的,恒星则是由星云形成的,而星云主要是由稀薄的气体或尘埃汇聚成的天体。宇宙中的星云被誉为“造星工坊”,它们是由大量星际的大量稀薄的气体尘埃等物质汇聚成的天体。


文章TAG:石头是从巨大的石头在哪里

最近更新

起名知识排行榜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