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农村老人,虽说种了一辈子地,手里根本就没攒下钱。现在老了,失去了挣钱的能力,不能自理了,又没有收入来源,自然需要儿女们来孝敬照顾了。虽然孩子们也困难,但必竞是他们的亲生父母,总不能看着不管吧?再说了他们手里没钱,怪谁呢?还不是因为种地不挣钱吗!他们辛苦了一生,活又没少干,勤勤肯肯,任劳任怨,既没好吃懒做,又没乱花钱,能怨他们吗?当然不能。
三、针对这种情况该如何呢?农民的养老难问题已突显出来,应该引起社会的关注了。现在的情况是,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太低,仅够买盐吃,基本上是杯水车薪,无足于事,所以最好能涨到400元左右。靠儿女养老也指望不了,年轻人的生活压力也非常大 ,他们不仅要养活自己的子女 ,还有车贷 房贷 ,自己就应接不暇了 ,哪里还有钱养活父母呢 ?儿女们靠不住 ,政府的钱又不够花 ,所以呢 ,老年人靠来靠去 ,还是要靠自己 。
在年轻时多挣一点儿 ,年老尽量给自己存一些养老钱 ,另外有条件的也可以买养老保险 ,这样的话交够15年 ,到了法定退休60岁的年纪 ,就可以领养老保险啦 ,养老也就有了保障 !综上所述 :"靠山山倒, 靠人人跑 ",到最后谁也指望不上 ,最终靠的还是自己 ,只有自己努力 ,多挣钱 多打拼 ,才能确保自己的老年生活有保障 ,别无他法 !原创不易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的话 请点点关注 。
有生没养或有生的条件下贱养,这样的父母值不值得孩子感恩?
不管有生没养,还是贱养,做为现在已经长大的我,对自己的养父母,亲父母,我都会感恩!我出生于九十年代 ,在家我是排行老二,老大是姐姐,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是查的很严,也是很重男轻女的时候,妈妈生下我,由于我是个女孩直接就把我送人了,为了还能再生个男孩,就把我送给了我现在长大的这个家庭,养父母对我挺好的!养父母家有两个男孩,所以抱养了我,爸爸妈妈都对我挺好,尤其是爸爸对我比对两个哥哥都还好,我就是他的宝贝女女。
小时候,在我现在的记忆里,都是爸爸对我好的画面,现在我记不清是几年级的时候,下午放学回家,妈妈吩咐我去地里摘棉花,说:你爸爸在哪块哪块地里干活,你赶紧去帮忙吧,我就屁颠屁颠跑去,但是到地里了,爸爸不让我下地干活,叫我在田耕上玩一会儿就好,说棉花树叉会挂乱我的两个小辫子,虽然那个时候年龄不大,也能感觉到爸爸是真疼我,很幸福!可是风有不测之云,在我12岁那年爸爸生病了,这个病还是不治之病【骨癌】右手臂有骨头坏死,查出来是晚期,癌细胞已经扩散全身,当时觉得天都塌下来了,后面的一年里都是在求医当中度过,动手术切除了整个右手臂,然而并没有起到什么减轻病情作用,那个时候家里条件差,在县城里做的手术,医疗技术并不是很好的,做完手术也没有像现在这样有化疗,放疗之类的,做完手术了,住院十来天就直接回家养着,但是做完手术后我觉得他整个人更不好了,刚刚开始一两个月自己还能起床,吃饭、散散步,后面就不行了,不能起床,整个人都瘫痪在上床,我现在还记得很清楚,他最后的那段时间,除了喊疼,还是喊疼,看见他疼的,我也默默流泪,甚至嚎啕大哭,怎么办,爸爸什么时候才能好,怎样才不会让他这么痛苦!后面我每天放学我就给他讲学校的趣事,今天老师教了我什么,和同学之间相处怎么样,或者是故意说,今天老师布置作业写:《我的爸爸》,学完作文 我会很自豪的朗读给爸爸听:我有个很爱我的爸爸,爸爸很伟大…………就这样我知道能分散爸爸的注意力,他就不会那么疼了,因为有时候最疼的时候,我看见他找绳子勒脖子,想自己结束生命,甚至也会叫我帮他找农药给他喝,他大概是太疼,他受罪了、最终在手术半年后、走了……现在我长大了,自己也为人父母了,我想孝敬我的爸爸,如果你还在多好,我幻想着我带着我的儿女回娘家的时候,你会来路口接我……现在我也会对我养母好,不管怎样我也会感恩亲父母,给予我生命,感恩爷爷奶奶!。
孩子妈妈太惯着孩子,想要什么必须得到长大了会是怎样的人,如何改?
父母惯孩子的行为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意识的,也就是自己明白这是惯孩子的行为,但是认为孩子还小,没关系等他大了再不惯就好了!还有一种是无意识的,他并不知道或认为自己是惯孩子,他认为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最适合的! 针对这两种情况,我来谈谈我的看法,第一种有意识惯孩子的父母,我希望父母能尽快的改正或纠正这种的做法,不要认为孩子还小,这种行为到时候能够很快得到纠正!正是因为孩子还小,纠正所付出的代价不大,若假以时日,随着孩子的成长也许你要付出成倍的代价!再来说说无意识惯孩子的这类父母,无意识惯孩子的父母情况会有些复杂!很多父母并不认为自己在惯孩子,主要取决于一些父母对一些事件认识的标准不同,有的会出现对孩子在某些方面特别的严格,某些方面又特别的“惯”、有的还用父母自身的成长因素来评价和设立自身的育儿标准、还有因父母的脾气性格因素等也会无法意识到自己存在惯孩子的行为。
要解决无意识情况下的惯孩子父母的这种行为,确实有一定难度!在此提醒父母们注意两方面的自查,一是孩子的各类型的要求你是答应的多、还是拒绝的多?二是在生活中的一些决定是你听孩子的多、还是孩子听你的多? 最后,在这条艰辛育儿的路上,还是想送给父母们这句话:育儿不易,忌宠上墙,言传身教,藏爱于心!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1.toutiaoimg.com/origin/tos-cn-i-0022/1df70a729d5b4f2baffd8b7c409100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