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时间是12个时辰,由日晷进行计算。通过烧香也是可以计算时间的,一般用于夜晚。只要按照标准制作沙漏水漏,就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时间。古代有专门用于计算时间的沙漏水漏,大多数是官府和富人家使用。顾名思义,水和沙的流速是固定的。农民的时间观念相对简单,家里都养着报晓鸡,鸡叫了就起床下地干活,一般干到天黑回家。
古人是如何感知时间然后发明了哪些装置来计量时间?这些装置能达到怎样的精度?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花样有很多的。第一,日晷。最常见的,就是日晷。太阳不会骗人,日晷是很准确的计时工具。依靠太阳落在日晷上指针投影的变化,能够准确确定时间。古代的时间是12个时辰,由日晷进行计算。即便是阴雨天,太阳也是有的,只有晚上不能观察而已。第二,沙漏水漏。顾名思义,水和沙的流速是固定的。只要按照标准制作沙漏水漏,就可以比较准确的计算时间。
古代有专门用于计算时间的沙漏水漏,大多数是官府和富人家使用。这主要作为日晷的补充,用于大雨天或者夜晚。第三,烧香。香点燃以后,燃烧速度也是比较恒定的。通过烧香也是可以计算时间的,一般用于夜晚。以上3个基本能够满足实际的需要。白天大家可以去看太阳,古人都有识别太阳的本领,能够估算出大体的时间。同时城镇中人多的地方,往往也设有日晷,看一看就知道几点了。
到了晚上,古代城镇都有官府专门雇佣的人,负责敲梆打更的更夫。更夫通常两人一组,一人手中拿锣,一人手中拿梆,打更时两人一搭一档,边走边敲。打更人一夜要敲五次,每隔一个时辰敲一次,等敲第五次时俗称五更天,这时天也快亮了。这基本都是古代的城市,而农村也有别的办法。农民的时间观念相对简单,家里都养着报晓鸡,鸡叫了就起床下地干活,一般干到天黑回家。
古人很少点灯,吃完晚饭直接上床睡觉,第二天重复前一天的时间点。古代中国是没有钟表的。直到满清中后期,钟表还是比较昂贵的东西。康熙时期背景的小说红楼梦中,有很多钟表的描写。这并不是随便写写的,而是说明贾府的富裕。在当年,钟表绝对是高档奢侈品。比如:第四十五回,宝玉听说,回手向怀中掏出一个核桃大小的一个金表来,瞧了一瞧,那针已指到戌末亥初之间,忙又揣了,说道:“原该歇了,又扰的你劳了半日神。
”这块金表恐怕就价值连城,体现了贾宝玉的受宠和贾家的富裕。还有:第六回刘姥姥来到王熙凤的房间: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
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不要小瞧这个钟,肯定是从西洋进口而来,非常昂贵的。《红楼梦》第七十二回,王熙凤给贾母准备寿礼缺钱,只得卖了钟表“我是你们知道的:那一个金自鸣钟卖了五百六十两银子。”知道560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吗?由此,清末洋人和中国人接触,总抱怨中国人没有时间观念。大家约好的时间,中国人往往会迟到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