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阿姨,我在河北易县创办了华龙皇家陵园,占地面积300亩,就在光绪皇帝的崇陵北面,这个地方山青水绿、柏翠松苍,非常适合安葬,您可以考虑将溥仪先生的骨灰安葬在这里。我一个兄弟与老婆离婚了,他今年54岁,前妻53岁,两人育有一子,已婚,在外地央企工作,我兄弟在国企工作,两人在2014年分手,之后,前妻一直未再婚,但在外有个异性朋友,也喜打牌玩,而我兄弟曾与一个离异的女人同居,不久分手,现与一个在公安部门上班的离婚女人同居。
1、诸葛亮去世后,究竟埋在了哪里?
作为封建王朝忠臣的楷模,卧龙先生诸葛亮的生平事迹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他的隆中对策,未出山定天下三分,初出茅庐建功,游说江东智算赤壁,取荆定益,特别在蜀汉政权经受失荆州和夷陵大败的形势下,临危受命,以孤身之力撑起大厦,力挽狂澜,内抚百姓外慑强敌,小国以攻代守,五次北伐中原,威信卓著。“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兵至五丈原,曹魏派司马懿率兵抵抗,搞坚壁清野死守到底的战略,无论蜀汉军如何挑战引诱都不出战。诸葛亮也吸取之前粮食不足的教训,在五丈原军民合力进行屯田,收成军民分成“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头条南方鹏首发)234年八年,由于操劳过度,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临终交代安葬在定军山,吩咐下葬时只需要挖洞一个,足够棺木放进去便可以,下葬时穿着平常的服装即可,不须要其他配葬物“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曹刘汉中之战,黄忠曾在这里阵斩夏侯渊,地势险要,有得定军得汉中的美称。263年,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大军伐蜀,钟会收诸葛绪兵后强攻汉中,兵至定军山时,得知诸葛亮的坟墓在这里,便驻军进入祭拜,一来表达景仰之情,二来收蜀川人心,并令军士不得在附近砍柴取火得事“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於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
(头条南方鹏首发)这也是钟会深谙权谋精于攻心的体现,知道诸葛亮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诸葛亮死后,上表自述家财,说明自己家有桑树八百株,土地十五顷,自己身在军中,也无其他私人花销,子弟衣食有余,不使自己家有余财而使品德受损,后主命人查校,家产情况果然如他所说。诸葛亮在五丈原逝世,一些地方请求为他立庙祭祀,因为礼仪的缘故,朝廷不同意,蜀汉百姓思念不已,在村口巷陌到处设祭,逢时节便进行祭奠,地方官觉得很难处理,便再上奏请立庙以顺民意,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充等人联名上表,请求朝廷特事特办,不可拘于礼仪而使民心不顺,后主便同意了,在沔阳为诸葛亮设庙供民众祭拜,
2、无儿无女,没钱没地,死后该葬在哪里?
这个属于五保户,基本上过世了由村里面解决丧事,当然如果还有其他亲戚,那就会由亲戚跟村委共同解决这个丧事,一般不会大操大办会尽量的节俭的简单方式埋葬,如果进行火化,这个费用其实应该有村委会出钱,如果亲戚关系好懂得通情达理,一般亲戚朋友会一起处理后事。生活在农村的老一辈,其实也有很多老人一辈子没有结婚,也没有儿女,但是生活会跟自己的亲戚家里一起,亲戚其实会接纳养老和送终,并没有让村委出手,因为亲友也是懂事理的,如果自己不理孤老的老人,那会被同村的人看不起,所以正常情况下都会给亲戚孤老的老人养老送终,
有人处理后事就会有埋葬的地方,肯定不可能暴尸荒野,同时还会有人去祭拜,并不是说没有自己的子女就一定会没有人养老和处理后事,当然如果遇到绝情的人那就没有人养老,结果就是村委处理,埋的地方也会是一些不占良田土地的地方,绝对不会说没有人管的。没有后代并不代表说没有亲戚,不过这些在过去的确亲戚会接纳,那个年代是比较重亲情不像现在都是看利益,如果说现在的一些没有后的老人,又没有钱,那十有八九没有人帮忙养老,后事也就更难有人办理,所以最终十有八九会是政府解决后事的问题,完全不用担心,
3、没有伴侣,去世后怎么办?该葬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