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只说墓碑及立碑有什么讲究。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双亲去世,该怎样立碑,有什么讲究呢?1、有些地方采取夫妻分葬的方式,一人一墓,双亲各自立碑。关于民间立碑的一些讲究。总之,什么不好补什么。其实立碑有许多说法,例如墓碑有一般通用的格式,就像写作文一样;墓碑残破应及时处理;刻碑时,文字要准确无误,要用正楷书写;立碑人、子孙排列都很有讲究,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立碑有什么讲究?
答:碑是刻帖以外,所有文字刻石的总称。按不同的形制可分为:刻石、摩崖、碑与碣、墓志、石经、造像记、石阙等。这里只说墓碑及立碑有什么讲究。墓碑始于春秋时期 ,守灵三年的习俗,也是始于春秋战国的孔子,到了明清时期,国家还制定了一系列的丧葬法规,《清通礼》记载:“凡丧三年者,百日剃发。仕者解任。士子辍考。在丧不饮酒,不食肉,不处内,小入公门,不与吉事。
”这也正是“慎终须尽三年孝,追远常怀一片心”。的真实写照。清朝的官员,如果是爹妈死了,按制度必须辞去任何官职,回家守孝三年。这就是当时的“丁忧”制度。而现今官员的爹妈死了,谁也不会辞官回家服丧,就像死的人是别人的爹妈一样,与自己何干?甚至新闻报道还赞美某某官员:老爹死了没回家,老妈死了也不回家,始终坚持在办公桌前,轻伤不下火线。
其实这是缺失了道德的一种行为,简称“缺德”!下图为古代坟前守孝图:那么立碑有什么讲究呢?1、碑的材质:以前都是石碑和木碑,现今随着材料的发明和利用,除石碑和木碑外,还有以下材质:水泥墓碑、塑料墓碑、金属墓碑(又分:不锈钢、铜、铁、铝等)。常用的还是石碑,石碑的石材又分汉白玉、花岗岩、石灰岩、宣武岩、红沙岩等。
2、墓碑的颜色:墓碑多以材料的原色为主,不另行染色。多以白色、黑色、灰色为主,烈士陵园的墓碑也有用红色的红砂岩的墓碑的。3、墓碑的高度:低不过腹,高不过头。太高则压制墓穴,后人必“大事无成”。太低则后人“胸无大志”。4、关于碑文:阴刻,碑的正面有写对联的,如:依山傍水大福地,步云攀柱有缘门。也有写:某某某大人万古长青的。
然后写上立碑人:如子孙儿女的名字,有的地方不写第三辈人。以前不写闺女名字,只写儿子的名字,现在早就改了。碑的背面,写墓主人的生平。一般老百姓没什么轰轰烈烈的事,也就不写了。但古代有些当官的死了后就喜欢写:某某年,通过盘剥百姓、拍须溜马、买官卖官、最后官至几品,光耀门庭……。5、石碣的用法:石碣就是碑帽,有些地方管理的比较严格,普通的老百姓是不能在石碑上面加碑帽的,必须是墓主人或后代立碑人的职位达到县团级,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