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不是每块地的谷子麻雀都去光顾,有的谷子地被麻雀糟蹋的一蹋糊涂,可有的谷子地麻雀却不去。过去农民们认为,这和播种时间有关系。过去百鸟每天都要去朝凤,一路上要吃饱喝足才能飞去飞回,所以百鸟每天都要拼命找食物吃,麻雀的主要食物是谷物种子,地里的谷子高粱就常被遭蹋。凤凰看这不是个事儿,就规定了一四七可吃足前来,其他日子就不用来也不用吃了,麻雀听错了,听了个一四七播种的谷子可吃,其他日子播种的不能吃。
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说的是啥意思?这几天有啥讲究?
在以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的年代,人们都是通过观测天气变化来进行农业生产。而且在以前还没有现在先进的天气预报设备,因此在长期的劳动中,人们总结了很多的生活生产经验,并通过俗语的形式把它记录下来。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很好表达了在当时的农村农业生产当中,农民的思想以及对于气候观测所带来的影响。
三月怕三七在三月份的时候,大部分农民都开始进行新的一年的耕种了。而三月份是粮食春播的关键时节,人们普遍认为在三月份当中,如果在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这三个带有“七”的日子里都不下雨的话,那么将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春播中种子的发芽,最终影响今年的收成。而初七、十七、二十七其实就是代表整个三月份的时间短。人们都说春雨贵如油,每年的三月也是农忙时节,如果能在期间下一场雨那将是对农作物帮助更大,也是农民更愿意看到的。
四月怕初一在进入四月份的时候,一般也是雨季高发期。这时候人们不会担心没有下雨,而且恰恰相反,如果在四月初一就下大雨的话,根据以往农民对于气候观测的经验判断,那么这整个四月将会持续阴雨绵绵,甚至大暴雨。这对于粮食、庄稼影响很大,甚至会造成粮食颗粒无收,这对于农民来说无疑将是沉重的打击。因此才有了“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初一初七都不怕,就怕四月十二下,四月十二湿了老鸹毛,麦子水里捞”,这也说明了四月雨水多对于小麦生长影响很大。
农村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是啥意思?为啥农民怕四月初一?
时间过得飞快,今天已经是农历的四月初一,2020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一。对于农民来说,三月和四月是很重要的两个月份,是农民新一年耕作的开始,在农村中关于三月和四月的俗语有很多,比如今天要说到的俗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为何农民害怕四月初一呢?我们先来看一下三月怕三七,三七指的是初七、十七和二十七,三月怕三七的意思是是农民害怕这三个日期下雨。
三月是农民耕作的季节,不管是什么农作物种植,都离不开水的滋润,尤其是对于“春雨贵如油”的北方。虽然农民知道春雨的珍贵,知道降雨对农作物的好处,但是和降雨一起到来的,还有强降温天气,尤其是在春暖花开的三月,出现倒春寒的几率会很大。如果在三月每隔几天就出现一次降雨天气,那么便意味着今年春天倒春寒出现的几率会很大,倒春寒的出现,会将刚开始萌芽的果树冻死,将开始返青的麦苗冻害,所以农民才会害怕三月三七降雨。
再来看四月初一,今天就是四月初一了,俗语中的四月初一并不单指四月初一这一天,而是四月初一左右。就在前天晚上,华北很多地区都出现了霜冻情况,我们这里也没有幸免于难。虽然已经过了谷雨节气,但是昨天早上醒来,发现院子里刚栽种的蔬菜秧苗上有了霜冻,赶紧穿好衣服去地里查看,被眼前的景象吓到。刚坐果的梨子、杏子几乎全部冻黑,刚长出来的葡萄萌芽也被冻黑,前些日子刚长出叶子的糯玉米也被冻的耷拉了脑袋,还好小麦受到的影响不大,要不今年真的是该喝西北风了。
看到这里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为何农民害怕四月初一了吧。农历的四月初一一般为谷雨节气到夏至节气之间,此时北方的果树开始坐果,小麦也马上要到了扬花季节,此时突然降温对果树、小麦的影响都很大,比如今年,好不容易熬过三月的三七没降温,却在四月初一时遇到了霜冻天气,农民真的是有苦说不出,今年果树减产高达60%以上,农民能不害怕四月初一吗?由于以前耕作技术差,没有预测未来天气变化的设备,农民只能从生活和劳作经验中来总结经验和教训,“三月怕三七,四月怕初一”就是老农们在生活和劳作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虽然时代在不断进步,人们的思想在不断改变,但是老农传下来的智慧结晶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