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历的名称,我们不难看出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日历。以上说的,就是阳历的计算原则和来历,不同时期的日历是由不同时期的人发明的,这部历法是流传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古代历法,为了确保每一次的“朔”都能发生在每月初一,古代的历法家巧妙地采取了29与30交替使用的方法,解决了历月的长度问题。
1、古人如何记年月日?比如现在说的公元前217年,在古代怎么说?
古人纪年肯定不是用公元纪年了,使用公元纪年是很晚近以来的事情了,至少在中国,要到晚清才知道有公元纪年这种纪年方法,民国以来才开始使用公元纪年。那么,中国古人用什么来纪年呢?首先是用天干地支来纪年,即把10天干和12地支排列组合,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共组合成60对,每一年为一对,60年为一轮回,循环往复,如庚子年既是公元1840年,又是公元1900年,也是公元1960年,还是公元2020年。
第二是通过帝王等统治者的在位时间和年号来纪年,年号从汉武帝开始使用,每个皇帝在位期间都取一个年号,最开始是五年一改元,后来就随皇帝自己喜欢,想改就改,不想改就不改,如汉武帝曾用过的年号有建元、元朔、元狩等等,后世也如法炮制。到明清以后,皇帝基本一生只用一个年号,如康熙、乾隆等,而在汉武帝创立年号纪年法之前,没有年号一说,统治者便用自己的在位时间来纪年,比如鲁庄公多少年。
各国都按自己统治者的在位时间纪年,极不统一,除此之外,在公元纪年传入中国后,由于受爱国主义驱使,当时中国人还提出了不少关于纪年的构想,比如以孔子诞辰来纪年,以黄帝诞辰来纪年等,但都没有被大众认可采纳。进入民国,中国废除了帝制,年号纪年法也随之废除,采用民国纪年,即以民国某年来纪年,与公元纪年并行,当然,干支纪年法作为中国传统的纪年方式,也一直在采用,直到今天依旧如此。
2、古代人怎么计时间的?
人类最早使用的计时仪器是利用太阳的射影长短和方向来判断时间的,前者称为圭表,用来测量日中时间、定四季和辨方位;后者称为日晷,用来测量时间。二者统称为太阳钟,公元前1300~前1027年,中国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使用圭表的记载。圭表等太阳钟在阴天或夜间就失去效用,为此人们又发明了漏壶和沙漏、油灯钟和蜡烛钟等计时仪器。
漏壶,又称刻漏,主要有泄水型和受水型两类,早期的刻漏多为泄水型。水从漏壶底部侧面流泄,格叉和关舌又上升,使浮在漏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时间,后来创造出受水型,水从漏壶以恒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壶,浮在受水壶水面上的漏箭随水面上升指示时间,提高了计时精度。刻漏的最早记载见于《周礼》,因刻漏冬天水易结冰,故有改用流沙驱动的。
《明史·天文志》载明初詹希元创造了“五轮沙漏”,后来周述学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个轮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学士文集》记载了沙漏结构,有零件尺寸和减速齿轮各轮齿数,并说第五轮的轴梢没有齿,而装有指示时间的测景盘,几乎与沙漏同时出现了油灯钟和蜡烛钟。油灯钟是把时间刻度标在盛油的玻璃器皿侧面,油的水平线因燃烧消耗而下降,据此可看出时间的流逝,
3、谁能告诉我,历史上日历是谁发明的?具体如何?
你好,这个问题由我来告诉你吧,如果要说全说透关于历法的事,那可以写一本书出来了。我国历史上的日历,也称为历法,自从人类社会进入农牧业时期就有了,无法考证第一部历法出自何人之手、源自何时何地。自有文字记载以来,我国古代历法有一百多种,比如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等等,不同时期的日历是由不同时期的人发明的。
下面我们来说一下具体情况,从日历的名称,我们不难看出几乎每个朝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日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大概从周代起,颁发、宣布日历是一种权力的象征,在封建社会,只皇家才有权利发布日历,称为“告朔”(预告朔日),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古时候每一个新皇帝上台后都要重新更改年号,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完整的历法——《太初历》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朝廷从全国征募了20几个天文历算家,在京城制定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