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以后何以突然允许一般百姓拥有姓氏呢?日本的一般民众是在进入明治以后,才有姓名权。何以会有如此变化呢? 首先日本新政府立志改革,建设“文明开化”的近代国家,宣布“万民平等”以树立日本人的自立精神,老百姓连姓名都没有就更别扯什么“文明开化”!其次1869年以后将军、大名“版籍奉还”,于是土地、人口管理一律收归明治政府,名义上属于他们的天皇。
但明治新政府在课税征役时发现,许多日本人无名无姓,管理起来非常麻烦。为了方便户籍管理和激励日本人民,明治政府于1870年决定,一般老百姓可以拥有姓氏权,可以给自己取姓。但是由于长期以来日本农工商已经奴隶化,加上日本国民目不识丁不会取名的缘故,竟然响应号召的民众并不太多。于是,明治政府不得不于1875年再次下令,要求“凡国民必须有姓氏”,没有姓的则给他起名起姓,否则将受到处罚。
这样一来普通老百姓才急急忙忙请人取姓,才开始有了姓氏,不过这些姓氏都非常奇怪,比如田中、田边、犬养等等。明治以后日本人古怪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呢?由于许多无姓的农民没有读书识字的权利,一时也想不出合适的姓来,就随随便便取一个,或者请识文断字的人给帮忙取一个,一般是请僧人、户籍人员等,但是由于户籍管理官员在登记户口姓名时信口开河,所以下面这些日本农民的姓氏取的确实是……例如,住家的周围是稻田的农民就根据“田”的特征让他们姓田中、田边、吉田,或野中、藤野什么的;家住河边的就让他姓河边、河本、渡边,或川上、川口、川端、川崎等;如果住在山脚下,户籍官就会建议说:“你就姓山本吧”,又如山中、山口。
再如今日本人中姓“松下”、“松本”的,他祖房旁肯定是在一棵大松树下;从日本人以上姓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祖先大多来自乡下。而拥有以下姓氏的日本人,如:东条、南条、北条、九条、十三条等姓,一看也就知道他们的祖先则可能是城市居民(町人),住在或东或西、或南或北的某条(如九、十三条)街上。以居住地为姓氏的古朴方式在中国古代也很流行。
日本几乎都是独立的姓氏,为什么韩国用中国姓氏?
古代的日本人只有名,没有姓。姓氏的产生是随着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首先出现的是“氏"。氏,在日本古代社会指的是政治组织。氏名,是依据氏族在朝廷中担任的职务或管辖丶居住的地名而命名的。日本社会姓的产生迟于氏。日本古代社会姓是赐与氏的合称,只有氏族出了统治阶层才有姓氏,姓氏按照官阶等级的不同,有几十种姓氏,是世袭的!相当于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