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是表扬贾宝玉,尔后开始替贾宝玉张罗起婚事来。贾母不仅没责怪她多管闲事,还笑着说:“上回有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等再大一大儿再定罢。你可如今打听着,不管他根基富贵,只要模样配的上就好,来告诉我。便是那家子穷,不过给他几两银子罢了。只是模样性格儿难得好的。”贾母为何如此婉转的拒绝,对一个出家的道士为何这样?因为张道士对贾宝玉的婚事有话语权。
张道士为何仅凭一个替身体的身份就能获得话语权?最大的可能性,张道士就是出家的宁国公。懂得了这一个逻辑后再看,许多疑惑都迎刃而解。贾元春为何要让人到清虚观来打平醮。张道士为何能被先皇御口亲呼为“大幻仙人”,掌“道录司”印,又是当今封为“终了真一人”,王公藩镇都称他为“神仙”,谁也不敢轻慢。张道士为何能常往两个府里去,凡夫人小姐都能见?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宁国公出家当了道士,就如宁国府里的贾敬出家当道士一样。
其实细想一下,贾敬为何敢冒天下大不韪出家,贾母为何不管他?主要是荣国公开了个这个头,上行下效,贾敬才敢这么做。三、张道士说要请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给人见识,贾母欣然同意,张道士看完后送回了一块金麒麟张道士和贾母谈论完贾宝玉的婚事后,王熙凤向张道士要巧姐的寄名符,张道士托了一个盘子出来,送给王熙凤后,说出这样一番话:“我拿出盘子来一举两用,却不为化布施,倒要将哥儿的这玉请了下来,托出去给那些远来的道友并徒子徒孙们见识见识。
”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薛宝钗在梨香院里看过,袭人私下里摘下来给家里姐妹看过,公开场合除了北静王有机会看过之外,没有外人敢如张道士一样,把通灵宝玉拿出去给众道士看。更重要的是,张道士拿回的一盘子贺礼中,有一块金麒麟。而恰巧这块金麒麟又被贾母看到,并出声询问是谁曾经有这个东西,薛宝钗说史湘云带过。很多人据此推测,此事暗含了贾宝玉与史湘云的最终结局。
1982版《中国小说史略》中引用《续阅微草堂笔记》有这样一段文字:红楼梦一书,脍炙人口,吾辈尤喜阅之。然自百回以后,脱枝失节,终非一人手笔。戴君诚夫曾见一旧时真本,八十回之后,皆不与今同。荣、宁籍没后,皆极萧条,宝钗亦早卒,宝玉无以为家,至沦于击柝之流。史湘云则为乞丐,后乃与宝玉仍成夫妇,故书中回目有“因麒麟伏白首双星”之言也。
闻吴润生中丞家尚藏有其本,惜在京邸时未曾谈及,俟再踏软红,定当假而阅之,以扩所未见也。但《续阅微草堂笔记》是否真实可靠,无从得知。这些推测都能自圆其说,但是如果张道士是出了家的荣国公,那么这一说法更贴切。张道士把金麒麟放到贺礼中,同意贾母提出的宝玉还小,不适合娶妻的说法,贾母故意察看,拿金麒麟巧作文章,再次否认薛宝钗,这两个白首双星配合的妙到毫巅,才是真正的一对呀!所以通过张道士说过的三句奇怪的话,贾母听完之后作出的奇怪之事,大胆推测张道士是出了家的荣国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