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万里《易传》说:“卦者,其名画者,非卦,乃伏羲初制文字。”黄宗炎《周易寻门余论》说:“《易》为文字之祖……羲皇六画与文王卦名,确乎一体,或取形象,或取画象,或取上下二体交错之象,其文字与卦画,俨然画一,不容移易……画即文字也。”见朱伯崑《周易通释》与张其成《易道主干》。另,许慎《说文叙》追溯文字之起源,亦上及八卦之说。
清·段玉裁注《说文》说:“上言庖牺作八卦,虽即文字之肇端,但八卦尚非文字。自上古至庖牺、神农,专恃结绳。”(5)男女生殖器崇拜说。古代有生殖器崇拜的习惯。阴爻、阳爻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阳爻“一”代表男根,阴爻“- -”象征女阴。原始氏族社会的人全身长着长毛,还不懂穿衣,没有羞耻观念。为表示男女区别,选用生殖器形象,以此抽象出符号。
如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说:“八卦的根柢我们很鲜明地可以看出是古代生殖器崇拜的孑遗。画一以象男根,分而为二以象女阴,所以由此而演出男女、父母、阴阳、刚柔、天地的概念。”见张其成《易道主干》。(6)十月太阳历说。陈久金在《阴阳五行八卦起源新说》中,根据凉山彝族地区长期使用的历法认为,八卦起源于一年十月的太阳历。
他认为天为阳、地为阴,在彝族十月历中称公、母。所谓水火木金土五行实即半年月五个太阳月的名称,八卦中的太极实即太阳历一年的通称。见萧元《周易大辞典》。(7)半坡鱼纹说。赵国华在《八卦符号与半坡鱼纹》中认为,八卦符号系统系从半坡彩陶抽象鱼纹中直接演化而出。八卦符号表示数字含义的方法及所用密码,与半坡抽象鱼纹表示鱼的数量意义的方法及所用密码是完全一致的。
见萧元《周易大辞典》。(8)筮数占、数字卦说。据易学史料及20世纪以后地下出土的商周甲骨、陶器、青铜器及竹简帛书等考证,八卦起源于原始宗教之占卜(张岱年《中国哲学大辞典》),即筮数占,亦名数字卦,由卜者、筮官、巫师在举行卜卦、筮法时用来表示奇、偶数之符号。奇数七、九用“一”或“七”表示,偶数六、八用“六”或“八”(- -)表示。
八卦是筮数占之简化,先有筮数占,后有八卦符号。此中或有圣贤参与。如《易传》认为,伏羲氏“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近人余永梁据甲骨刻辞考证,认为“商代无八卦及筮法之兴”(顾颉刚《古史辨·第三册》),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因之说:“商代无八卦,商人有卜而无筮。筮法乃周人所创。”但据《易学考古论集》出土证实商代既有筮法,亦有八卦符号,且商代、西周一脉相承,因此说“商代无八卦及筮法之兴”非是,但商代之前的夏代目前尚无出土证据,而五帝三皇时代更属渺茫,故《周易通释》说“包牺氏其人也只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说他作八卦,显然太渺茫、太虚幻了。
”赵日金说:“考古发现,历史上八卦画符,有多种多样,时间跨越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若八卦符是伏羲所画,伏羲一人能画得过来吗?那一种卦画符又是伏羲所画呢?”是有道理的!任继愈《任继愈谈易经》说:“由于缺乏确凿的文字说明材料,我们无从确定卦画的原始意义是什么。……从筮占作为一种特殊的占卜形式的角度来看……把八卦看成是反映蓍草排列方式的一套别具一格的符号,可能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可谓:一人有一人的八卦起源,各家有各家的圣人传说。又,《易传》认为,八卦主要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种自然现象,此乃基本卦象,后世治易者皆从其说。为何是八卦?张政烺说:“这是因为八卦创始于东方,‘数以八纪,故所用数字止于八’”(《张政烺论易丛稿·自述》)。八卦为何如此相配?冯友兰《中国哲学史》说:“宇宙间之最大者为天地,天上之最惹人注意者为日月风雷;地上之最惹人注意者为山泽;人生之最切用者为水火。
古人以此数者为宇宙之根本,于是以八卦配之。”然每卦之引申卦象,乃后儒日益附益推演,筮者可以触类旁通,灵活运用,从而导致岐义横出,甚至信口雌黄,《说卦传》记载甚多。对于八卦引申卦象所象之事物,先秦人已有不同说法,如《晋书·束皙传》说的“《汲冢竹书》”、《左传》《国语》,甚至《彖传》《象传》等与《说卦》有不同者,高亨《周易大传今注》、章秋农《周易占筮学》有详考,感兴趣者可看原著。
宋·邵雍据《说卦传》第三章“天地定位”与第五章“帝出乎震”推演发明了“伏羲先天八卦”与“文王后天八卦”,见《周易本义》卷首九图之中。而后天八卦模型是中国传统思维模式,古人用的就是这个思维平台,且对后世影响巨大。殊不知,汉代《素问·刺禁论》“左肝右肺”说及《灵枢·九宫八风篇》之两幅首图,皆属古代同类传统思维模式,却明显要早于宋·邵雍推演发明之图,二者并非承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