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突出明清园林建筑风格,有古镇游览区、民俗文化展示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民俗文化研究中心等功能区,主要有40院复建的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览馆、展厅、展廊、文物库房、戏楼、店铺、工艺作坊、研究中心、人工湖、祭坛广场、园林景观等。
1、关中民俗体验有哪些?
感谢邀请。关于民俗中的体验我相信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寻访和探究传统节日、民族节日、民俗文艺等中国传统文化,对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引领树立文化自信,为新时代思想建设注入力量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在春节期间,各地举办各种文艺游行活动,大人或敲锣打鼓,或扛着各类彩旗,小孩或挑着花篮,或装扮潮剧戏剧中古代各式圣贤人物和英雄好汉紧随其后,队伍浩浩荡荡,旌旗起舞,鼓乐喧天,环村道、过街巷游行,气氛十分热烈,
文艺游行活动接地气而深得人心,是最为人喜闻乐见的“潮文化”,让孩子们在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中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许多传统的优秀文化缺失,很多人选择西方的潮流,丢弃本民族的文化,在教育中也多少呈现这种趋势,孩子们知道西方的圣诞节,不知道中国的春节的意义;知道外国的情人节,不知道中国的“七夕”;传唱世界流行歌曲,不谙民族音乐。
传统文化精华的缺失已引起许多有识之士的担忧,近年来,国家对中国传统节日的重视,各地兴起的民俗文化活动,很多民风民俗就存在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这就为学校提供了许多现实的教育资源,但民俗文化活动是社会的俗文化,更多在来自民间,是一种没有经过筛选的文化,良莠不齐的情况,甚至对学生成长有负影响的东西仍存在于现实生活之中,这就启迪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更重视引导学生科学辨识,让我们的学生从小了解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继承优秀的民俗文化。
2、陕西省的陕北、关中、陕南的民俗有哪些不同?
陕北,关中,陕南,是元朝人为了好控制,所以划分行政区划的时候,故意按照不同的地理位置划分的,专门把三块儿气候,风俗,地理不同的地方划分到一块儿的,按说陕南跟关中隔着秦岭大山,不管行政还是交通都不便利,但是古人的行政区划一直到现在都是这样。至于生活习惯与风土人情,作为一个陕北人,大方面讲其实陕北应该以延安北往北算是真正的陕北,延安南部的口音,饮食等都跟关中类似,譬如富县,铜川等等,延安往北口音相近,但是也有一些比较有区别的,譬如绥德,米脂,清涧等等,口音与陕北其他地方还是不大相同的,
饮食陕北人相对来说比较均衡,米面均有,爱吃羊肉,爱喝羊杂碎,但是食肉最多的还是神木,府谷等靠内蒙的,其他地方其实食肉不算多。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对于关中人,我在西安多年,总结出,关中历来民风彪悍,关中人特别凶,尤其是西安人跟渭南人,渭南人骂人特别凶,不管男的女的,西安人年轻一代至少素质上还是很好的,但是本地的一些人说话还是很凶的,渭南人给我印象最差,要说饮食,关中地区,一天三顿都是面,早上馒头小菜,中午面,下午继续馒头或者面,但是关中的面确实好吃,我在西安四年胖了四十斤,
陕南山好水好,正如前面有人说的,陕南就是有一些三线军工,这些都是上个世纪留下来的,其实都快倒闭的了,去年我们学校还带我们去汉中一家机床厂实习了,灰砖土瓦,不知道上个世纪多少年代留下来的,之所以没倒闭,大概是因为这还能促进一下就业吧,旅游业慢慢的开始发展了,但是也有个淡季跟旺季,也就那么几个月能发展一下。
再谈谈妹子吧,我对陕南的妹子印象最好,温柔,有礼貌,长的漂亮,西安的妹子很开放,很活泼,但是很现实,咸阳,的妹子跟西安的差不多,宝鸡的妹子长的也不错,但是很保守,跟陕北妹子一样,相对来说陕北妹子长的逊色许多,别听什么米脂婆姨绥德汉,米脂的妹子其实长的也一般,可能古代好看吧,但是米脂的口音能把你吓死,最讨厌的就是渭南的妹子,骂人,素质差,而且套路多,印象最多最恶心的词语就是什么狗怂,傻逼等等,听着渭南方言,再看渭南妹子真是无言以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