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一年四季里最美的季节,也是一年里的收获季节。后来康熙皇帝决定使用这部历法,并改名为《时宪历》,在这部历法中,将节气的规定改为地球在公转轨道上每转过15度角为一个节气,这种规定节气的方法称为“定节气”,总之,24节气是依据地球公转确定的,而公历也是根据太阳公转确定的,因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每年每个节气的阳历日期都基本确定了,前后不超过一两天的差别。
1、你觉得一年四季是什么?
我觉得,一年四季,恰似我们每个人的一生。春季:嫩芽、绿叶、苞蕾,大地回暖,万物复苏,一片生机盎然,春天是孕育生命的季节,大地开始回暖,万物开始复苏。就象一个个婴儿哇哇坠地,从此开启了一生旅程的序曲,春天的阳光是暖和的,春天的风是温和的,春天的雨是清凉的。就如无忧无虑、天真无邪的人生童年,一切都那么温馨、舒适,那是一段直到老了,也忘不了的时光,
夏季:成长的岁月,有酷暑、有飓风,但不碍万物生长,一片欣欣向荣。有烈日阳光的照耀,有充足雨水的滋润,万物就象是在追赶太阳一样迅猛生长,处处你追我赶,似乎生怕落后了,会遭到上苍的责怪和惩罚似的,但烈日、雷暴、酷暑、飓风都是与夏季相伴的,就如人在成长的岁月里,是怎么也少不了时光的煎熬和人生的磨难的。世间万物,任谁也得承受和付出成长的代价,
秋季:收获的季节,漫山红遍,稻穗飘香,羊肥马壮,白云悠长。秋天是一年四季里最美的季节,也是一年里的收获季节,春播、夏长,终于到了秋收。在这个季节里,万物瓜熟蒂落,望眼稻谷飘香,漫山层林红遍,天空白云悠长,就如我们人到中年,父母健在、儿女情长,自己事业有成,家庭和和睦睦、平平安安,一切都如此美好、如此安康!冬季:寒风冷雨,冰雪茫茫,告别成长,但冬日阳阳,亦有温暖的时光。
秋收冬藏,万物归寂,冬天的风是寒风,冬天的雨是冰雨,冬天还有皑皑白雪,但可别忘了,冬天也有阳阳冬日,再寒冷的季节,也有暖和的天。就如人,走入迟暮,走进夕阳,人们会面对人生最酷冷的时光和岁月,但,人间真情尚在,我们并没有告别阳光。结束语: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周而复始,亘古不变,人生亦有四季,童年、青年、中年、老年。
2、24节气指的是什么?
经常有人把中国传统的农历称为阴历,而把西方传入的公历称为阳历,许多人认为二十四节气就是阴历里面的一些特殊日子。实际上,中国传统的农历既不是阳历,也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其中二十四节气就是典型的阳历特征。二十四节气的含义阳历,又叫太阳历,是根据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规律规定的历法,人们观察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的更替循环,制订了年的概念,这实际上是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圈的时间规定为一年。
现在世界通用的公历(格里高利历)就是一种典型的阳历,通过平年365天、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的方法,使平均每年的时间非常接近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中国在很久以前就进入了农业社会,对太阳历的需求变得十分迫切,这是因为太阳是影响地球上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按照阳历来规定日期能够更加方便的指导农业生产。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古人创造出了被誉为“中国第五大发明”的二十四节气,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平面称为黄道面,地球在黄道面上公转时,同时还在绕着地轴自转,而且,地球的自转轴并不是垂直于黄道面,而是与黄道面夹66.5度的角。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太阳光直射地球的位置会发生变化,有时候太阳光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温度较高,白天比晚上时间长,就是夏季;有时候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温度较低,晚上比白天时间长,就是冬季。
每年6月22日左右,地球会运动到一个特殊的位置:太阳光直射点在地面上最靠北的位置——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最长,中国古人就称之为夏至。半年以后,大约在12月22日,地球会运动到另外一个特殊位置:太阳光直射点在地面上最靠南的位置——南回归线,这一天北半球白天最短,中国古人就称之谓冬至,在冬至和夏至之间还有两个特殊日子,太阳光会直射赤道,此时北半球会昼夜平分,就称之为春分(3月21日左右)和秋分(9月23日左右),这就是二分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