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鱼、秦岭细鳞鲑、金丝鱼、大理裂腹鱼、花鳗鲡、大头鲤、松江鲈鱼、黄唇鱼、金钱鲃、克氏海马鱼,川陕哲罗鱼、胭脂鱼。有些鱼是人为用渔网捕捞的,因为洪水中泥沙多,难清理,造成打捞上来的鱼土腥味比正常鱼要浓烈,口感也差。敬而远之是对的。但发洪水时的鱼,因为是来源不明的无主之鱼,“捡便宜”的鱼,不花钱得到的鱼,打捞上来也很难分辨鱼的品种,也就不敢三七二十一,吃了再说:有时吃到了国家保护的稀有鱼类,那你也只能自认倒霉。
洪水过后的捞上来的鱼能吃吗?
祖辈养鱼大户李大爷曾说:洪水中冲刷上岸,或人为打捞的鱼不吃为妙,得敬而远之。我起初并不相信,觉得这是他吓唬村民,自己好偷偷捕鱼吃独食。结果,事实还真给村民们上了一课。98年东北梅河口发洪水,县城安然无恙,但下面许多村子地势太洼,被洪水将大桥都冲断了。河床比原来扩大了好几倍,水面上依稀漂浮着驴子和猪等动物尸体,偶尔水中还泛起个绿色的大西瓜。
村民们只等着洪水一消,用4-5米的四方 角渔网起鱼,毕竟洪水中的鱼是无主之鱼,不怕人后找。唯有李大爷劝诫说:这来源不明的鱼,还是不吃为妙啊,得敬而远之。可村民箭在弦上,家伙事都准备妥当了。虽然知道李大爷有打鱼经验,可我行无素没人听劝告。洪水一停,锅碗瓢盆,渔网鱼叉一哄而上,村民们收获颇丰。女人们带着孩子回家烧水收拾鱼,大家准备大快朵颐。
第二天,村里有好几个小孩子和大人拉肚子,都跑去村里赤脚医生那开药。大家才明白,李大爷的话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切实的经验。吃洪水过后打捞的鱼,确实有风险。敬而远之是对的。后来我长大成年,心里却一直在疑惑:洪水里的草鱼鲫鱼鲶鱼等,即使有龙卷风也不一定刮得下来。洪水来之前,不是江河湖海等天然水域里的,就是小水库和水塘等人工蓄养的水池中的。
这些大鱼小鱼,平时也打捞上来吃啊,怎么入了洪水,一旦食用就会造成身体不适了呢?先简单了解下:“海纳百川”的洪水里有什么东西:作为自然灾害,洪水一般来自沿海的海啸,或者内陆雨量过大强降雨。古代洪水尤为出名的就是黄河泛滥的洪水。比如4000年前的大禹治水。秦朝时的“曲防”。北宋最为重视,除黄河防洪外,海河水系和珠江水系也都出现了堤防。
根据资料所查:自近代1946年前3000-400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1593次,大改河道1共26次。范围北面到海河,南面到淮河,共达25万平方千米。达到中国面积的千分之3。真是触目惊心。洪水区别于龙卷风,火山喷发,冰雹,大雾,雷电,寒潮等比较单一的肆虐方式,洪水是花样百出,裹挟着遇见的一切物体前进。除非洪水裹挟冲刷不动,才会放过饶恕它一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