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说到二月二的习俗,我们这里有剃头的风俗,又叫“二月二,剃龙头”,”在北方地区,过去有二月二的早晨,提着灯笼到井边、河边挑水,回家点灯、烧香、上供的习俗,称之为“引田龙”,剪头发那么作为二月二中最为重要的龙抬头这一习俗,为什么会和二月二这一天联系在一起呢,两者有何关联呢。
1、二月二日马上就来了,二月二日在农村有什么习俗?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农历二月二是春节出正后的第一个节气,又叫“农事节”,“春龙节”,农村的谚语道出了这个节气的重要性。二月二,恰逢惊蛰前后,天气变暖,万物复苏,休眠蛰伏整个冬天的动物如蛇和青蛙,昆虫,如蚂蚁、蜘蛛等等,都开始苏醒了,休闲一冬的农民,出了正月,过了二月二这个节日,预示着春耕忙农事了。
说到二月二的习俗,我们这里有剃头的风俗,又叫“二月二,剃龙头”,这一天,开理发店的生意特别红火,可以说是人满为患。特别是年轻人和小孩子们,农村有个禁忌叫,“正月剃头死舅舅,”虽然没有科学道理,但大家还是遵守,所以,憋了一正月的人们都会去剃头理理发。我们这里,二月二这天有摊咸食,吃馅饼的习惯,用小麦面粉打成稀糊,放上鸡蛋,葱花和盐适量搅匀,就可以在烙饼锅上摊咸食了。
但它又不同于山东的摊煎饼,做熟后,沾醋蒜吃,别有一番风味儿,至于做馅饼盒子,也非常的好吃,我就不多说了。过去二月二这天,农村会有许多禁忌,如太阳没出来之前是不许人们担水的,据老人们讲,说是一早人们去担水会惊了龙头。万物复苏龙抬头,龙抬头就要起飞行云布雨了,所以太阳出来之前不要惊动它。当然,现在农村的人都用上了自来水,不用再去担水,更不会惊动龙抬头了,
2、二月二是个什么节日?
农历的二月初二,是正月之后第一个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不过对如今的人们来说,对二月二这天的了解,除了“龙抬头”这个名字之外,恐怕也就是理发这一种习俗了吧?实际上,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二月二可不只是理发这么简单呢!今天,就让咱们一起来看一看吧,一、二月二的缘起与演变二月二是我国重要的一天,龙抬头节和社日节等都在这一天,有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
但凡是传统节日,总会有其萌芽期、成熟发展期和定型期,据学者研究,二月二这一传统节日在唐宋时期产生萌芽,并在元代正式得以定型,成为我国的一个重要节日,元人熊梦祥在其文中记载:“二月二日,谓之龙抬头。五更时男子妇人不用扫地,恐惊了龙眼睛,”在之后的明代也有“二月二曰龙抬头”的记载。由此可见二月二自元代一直到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人的重要节日,
二月二的一项活动:剪头发那么作为二月二中最为重要的龙抬头这一习俗,为什么会和二月二这一天联系在一起呢,两者有何关联呢?根据研究,古代的人们希望龙星升天是雨季开始的标志,《礼记》有言:“蛰虫咸动,启户始出”,龙是动物中最为高贵的动物,所以人们希望龙抬头以降服百虫,来年风调雨顺。因此二月二、龙抬头这一习俗是与天文地理紧密结合的,它通过人们对星辰的观察而产生,是人们对新的一年风调雨顺、祥龙助佑的期盼,
在二月二这一天,产生了相应的天文现象,二月春分之后,星辰便像苍龙一般隐没在地平线下,而龙角星就从东方地平线出现,就像龙抬头一般。因此民间也就认为二月二是神龙升天的日子,也是人们祭祀龙神的日子,苍龙星宿二、二月二与社日祭祀的关系上文提及了二月二与龙抬头习俗的关系,但二月二不仅仅是龙抬头的日子,还是人们进行社日祭祀的日子。
社日祭祀的传统由来已久,古代社会中土地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对土地神的祭祀是人们非常重要的一种信仰活动,社便是土地的意思,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社,地主也。”由此可见社日祭祀对于古代的人们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情,祭祀土地神而社日祭祀传统又是从什么时候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呢?据学者考证,社日祭祀可追溯到上古时期,经过商周时期的发展,到春秋时已成为非常普遍的习俗,之后更是一直延续到今天。